许多人不知道朱允圭削藩的事,下一步就跟着一起欣赏。
明朝历史上唯一一位至今下落成谜的皇帝朱允炆。
一个错误的削藩措施让他在登基后不久就遭遇了一场政变。虽然他坚持了四年,但最终还是以失败告终。
[img]533930[/img]
但从明太祖朱元璋对朱云文的重视程度来看,显然对朱云文的期望还是很高的。
朱元璋显然不可能如此重视建文帝朱允炆本人的能力。
那也带来了一个问题,如果朱允炆成功削藩,他能像明成祖朱棣一样把明朝带向繁荣吗?
虽然这只是一个假设,但我个人认为这是可行的。
[img]533931[/img]
朱允炆实施新的建文政策
洪武三十一年,也就是朱允炆登基的那一年六月,他就开始了一场浩浩荡荡的大改革。
“省并州县,革冗员”,即下定决心要改变之前冗员的局面。
之后,同年7月,下令“行宽政,赦有罪,赋”。以“善法利民”为基础的原则,几乎一切都围绕着一个“仁”字。
事实上,从这两点很容易看出,建文帝的改革实际上是一场自上而下的全面改革。
而且在和他登基之前,朱元璋亲自对他说“五治乱世,刑不得不重。汝治平世,刑自当轻”有着相似之妙。
[img]533932[/img]
这意味着朱云文所做的一切,事实上,早在明太祖执政时期就可能想到,但朱元璋的限制即将到来,根本不能拖这么久。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把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朱允炆身上。
从朱元璋的雄伟战略来看,既然朱允炆是按照他安排的路走的,最终的结果会差吗?
更不用说在《国家争议》中,它还清楚地记录了建文执政时期那些没有受到战争影响的地区所呈现的“道路和谐,道路没有捡起遗产,可以说是繁荣”的场景。
显然,它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由于执政时间太短,改革范围太大,效果还没有完全展示就可以说已经结束了。
[img]533933[/img]
朱棣治国方案与朱允炆的共同点
自然,光这么说有点单薄,毕竟都是猜测,那么我们再来看看朱棣执政时期是如何治国的。
虽然朱棣自登基以来,就把朱允炆改变的政策一一恢复到了原来的状态。
但事实上,在后续的统治过程中,朱棣的治国方略并没有战场上那么明显。
[img]533934[/img]
否则,朱迪不会选择仁爱的长子朱高炽为王子,让他长期监督国家。他自己在战场上果断地使用了所有的杀戮。
所以一个是仁爱的建文帝朱允桢,另一个是仁爱的皇太子朱高炽,两者有什么明显的区别?
没有。毕竟都是以“民”为基础的。
至于明成祖朱迪,他亲自上阵,长期在外开车,更像是为儿子打沙场的将军。
当然,这并不意味着朱迪没有扮演任何角色。
[img]533935[/img]
然而,从宏观角度来看,朱迪在永乐年间的定位更像是一个为朱高炽写大纲的角色,具体操作由朱高炽完成。
而这个大框架,就是“宽猛适中的治之道”。
换句话说,朱棣的执政手段在一定程度上与朱允炆有一定的共同点。
虽然具体方法不同,但同途同归,始终把“民”放在第一位,那么明朝怎么能不带动繁荣呢?
至于很多人还说朱允炆要恢复“井田制”,更不用说历史了,足以证明井田制有很多弊端,明朝历史上关于朱允炆实施井田制的记载根本找不到。
只能说有这样一个提案,但毕竟只能是像“废纸”一样的空文,不能作为判断朱允炆成绩的条件之一。
如果切藩成功,朱允羲如果切藩成功, 明朝会是什么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