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陵之战是如何改变中国历史的,
虽然魏国在桂陵战役中被齐国打败,国势受到重创,但毕竟实力雄厚,蓄精养锐十多年后,活力大致恢复。
[img]532430[/img]
同时,韩国是韩召王在位,韩召王在名中不害内修政教,在诸侯的帮助下,国力鼎盛,使南方的魏国备受威胁。28年(公元前341年),魏国将领庞涓率领魏赵联军直攻韩都(今河南省新郑县)。韩国紧急派遣使命帮助齐国。
齐威王召集大臣商量,田忌主张尽快救援,邹忌认为不救为好。此时,军师孙膑提出了“深结韩之亲,晚承魏之弊”的策略,这意味着齐应该与韩国保持友好关系,承诺救韩,但不急于派兵,先让韩魏作战,待魏国厌倦攻韩之战后再出兵。齐威王采用了孙膑的主张。
魏国以灭韩的气势攻打韩国,尽管韩国尽了最大努力,但五战五败。此时,齐威王看到魏军实力大损,出兵时机成熟,于是以田忌、田婴、田盼为将,孙膑为军师,出兵救韩。这一次,齐国军队仍然没有立即与魏国主要军队正面交锋,而是直奔魏都大梁。鉴于桂陵之战失败的经验,魏惠王不敢轻敌。以太子申为主要将军,庞涓为将军,带领10万大兵朝齐军而来。
[img]532431[/img]
魏军志在决战中,军事力量旺盛,来势汹汹。孙膑建议:“三晋之兵勇敢轻盈,齐号为懦弱战士,因势利导。”田忌同意孙膑“因势利导”的策略,利用魏军求胜的心切弱点,彻底撤退,引诱敌人前进。
为了引诱魏军,齐军采取了“减灶法”的策略。第一天,主将田忌命人做了一个10万人吃饭的锅,第二天减为5万人用的锅,第三天只剩下2万人用的锅。庞涓追了齐军三天,看到这种情况,大喜:“我固知齐军胆怯,入吾地三天,士卒死者过半。庞涓不知是计,以为齐国军心旷神怡,大部分士兵已经逃脱,于是弃其步兵,领着轻车锐骑,日夜追赶齐军。
孙斌计算了行程,判断魏军将在日落后赶到马陵(今河南范县西南)。马陵道路狭窄,地势险峻,两侧树木茂盛,是伏击的最佳场所。
孙斌首先命令几名士兵剥掉路边的一棵大树,在树干上写了几个字“庞涓死在树下”,并选择了成千上万的弓箭手埋伏在道路两侧的山上,并下达了一个军事命令:天黑后,看到火,一起放箭。
日落时分,庞娟带领军队追赶马陵,发现路边的树被剥去了树皮。上面有一个隐约的字。他命令士兵点燃火把。当他看到那些大字时,他很惊讶。他还没想好如何反应。目前,齐军埋伏的弓箭手看到了火光,弩齐发,齐军也攻打了被困的魏军。
[img]532432[/img]
魏军陷入混乱,互相践踏。庞涓在混乱中中箭,最后愤怒地自杀了。齐军追求胜利,击败了魏国主力军,俘获了魏军主将王子申,歼灭了10万魏军。
马陵之战败后,魏国的国力下降。马棱之战第二年,齐、秦、赵联军伐魏,分割了魏国的部分领土。从此,魏国崩溃了,而齐国震惊了各方诸侯,成为了东方强国。
@ 影响更大的是晋国多年来奠定的国情基础。战后几乎耗尽,中原对西方强敌秦国的保护存在差距。三晋国家没有足够的国力阻止秦国东进。因此,中原的形势发生了变化。历史剧的情节将向六国如何防止秦国入侵的路线发展。
马陵之战是如何改变中国历史的?真相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