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是宋词“婉约派”的代表人物,被《四库全书》评为“词家之冠”的天才文人。一个是北宋青楼的名妓,擅长唱歌跳舞,懂得诗歌。看似不相容的两个人物,在民间传说中留下了可歌可泣的爱情故事,被很多野史小说记载。
他们的爱情故事是真的吗?在野史上,周邦彦甚至嫉妒宋徽宗。他在李师师的住处写了一首诗,表达了对宋徽宗的嫉妒,以至于他被贬出了首都。这样的记录被各种野史小说和记载,涉及到浪漫的士子和深情的皇帝之前的情感纠缠,这是吃瓜人谈论的八卦。
[img]532933[/img]
新水浒中的李师师
如果这些道听途说的故事只是饭后的谈资,那也不是不可能。但如果把它们作为正史普及给后人,那就不合适了。这件事是否发生在历史上还不得而知!
传闻中周邦彦与李师师的爱情故事
传闻周邦彦才华横溢,在东京很快与青楼名妓李师师成为红颜知己。有一天,周邦彦正在和李师师幽会,宋徽宗突然来访。在匆忙中,周邦彦躲在床底,直到宋徽宗离开才敢出来。嫉妒和侥幸的周邦彦写了一首歌《青春之旅·刀如水》。这个词不仅写了约会中两个人之间的甜蜜互动,还写了他内心的怨恨,并称赞了李师师用霜和马滑说服宋徽宗的机智。
[img]532934[/img]
周邦彦
谁知道没过多久,李师师在和宋徽宗聊天时就不小心泄露了这个词。宋徽宗立刻知道他那天晚上的到来被清楚地知道了,甚至细节也被描绘得很清楚。这还得吗?经过询问,我得知这个词是周邦彦写的。愤怒之下,宋徽宗将周邦彦贬出首都。
李师师既后悔又难过。在周邦彦离开北京的那天,他离开了宋徽宗,在闺房里等着她,毅然为周邦彦送行。李师师回来后,宋徽宗问周邦彦是否又写了一句话?李师师唱了周邦彦的《兰陵王·刘》。宋徽宗钦佩周邦彦的才华,赦免了他。
这个版本的故事广为流出,但其真实性难以研究。然而,从历史轨迹和对这两个词的深入解读来看,这两个词都不能作为周邦彦与历史交流的证明。
二、李师师历史上真的有别人吗?
虽然李师师现在看起来很有名,但在正史上没有关于她的记载。我们现在熟悉的关于她的故事,一部来自野史、李师师外传等笔记小说,另一部来自《水浒传》中她与浪子燕青的感情。
然而,根据当时一些文人的作品记载,李师师应该有自己的人。当时,苏轼的朋友张先,也是名词人,专门为李师师创作了一个名字“师师令”。张先的生卒年是990年到1078年。生于1049年的晏几道也曾作过《生查子》和《一丛花》来赞美李师师的美丽。此外,据一些资料记载,生卒年为1049年至1100年的秦观也与李师师密切接触。
[img]532935[/img]
晏几道雕像
至于周邦彦,《大宋宣与遗事》和南宋的《老故事》都记载了周邦彦为李师师作词。周邦彦出生于1056年,死于1121年。如果这些人都和李师师交往过,李师师的出生年份应该不会晚于1065年。
宋徽宗出生于1082年,1100年成为皇帝,1125年成为宋钦宗赵桓,死于1135年。据《李师师外传》记载,宋徽宗和李师师于1109年相识。如果所有记录都是正确的,宋徽宗此时还不到30岁,李师师已经40多岁了,宋徽宗自然不可能这么爱他。
在这种情况下,要么张先、秦观等人认识的李师师不是与宋徽宗交往的李师师,要么后人编造的关于李师师的故事太多。
三、周邦彦在历史上几乎没有可能成为宋徽宗的情敌
关于古代历史的记载,史书中仍有许多遗漏和虚假的地方,更不用说文学和小说中的记载了。首先,如果李师生于1060年至1065年,在此期间出生的李师生可能会受到张先的称赞,并与秦观、燕几道等人密切接触。交往时间应在1075年至1090年之间,但据资料记载,张先晚年经常在杭州和吴兴之间来来往往,与苏轼等朋友一起登山、唱歌。而且李师师一直是汴京市青楼的名妓,所以张先的《师师令》还有待研究。
[img]532936[/img]
李师师
晏几道于1082年在颍昌任职(今许昌),1084年前往南方,没有留在开封市的记载。秦观和1085年考中进士,担任秘书省,在汴京期间可能会遇到李师师,但没有关于李师师的作品留下。传说中这些人与李师师交往的事情没有太多证据支持。即使记录是真的,周邦彦也只能认识李师师,而不是认识宋徽宗的李师师。
如果记录是捏造的,真正的李师生将在1090年左右认识宋徽宗28年。但此时,周邦彦已经快60岁了,不太可能和李师师成为知己。历史上,周邦彦的《青春之旅·刀如水》更有可能是他年轻时写的。它记录了男女主人公之间的深情蜜语,而不是他在李师师床底嫉妒的词。
周邦彦的《兰陵王·刘》并没有在李师师送别他时完成,其中描绘的风景显然是在离开北京的船上看到的。因此,总的来说,一种可能是周邦彦认识的李师师和宋徽宗不认识一个人,两个李师师相差30岁左右。另一种可能是李师师没有和周邦彦有太多的交集,最多只见过几次面,但李师师和宋徽宗有可能交往过。
总结:文学、传说、历史要分开对待,不要混淆
在文学记载中,周邦彦和李师傅的爱情故事是悲伤而美丽的,值得更多的人理解。然而,我们不应该混淆历史和传说。只有面对历史和文学的差异,我们才能对古代文化有更深的理解。
事实上,文学与历史的分离并不会减少古代和古代事物的影响。就像《三国演义》和《三国演义》的真实历史一样,没有人会把《三国演义》视为真实的三国历史,但我们不能否认《三国演义》的文学价值和历史价值。相反,它可以更好地帮助我们加深对历史和历史人物的理解。
周邦彦和李师师的爱情故事是真的吗? 周邦彦真的和皇帝争风吃醋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