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绍出身“汝南袁氏”,四世三公。东汉末年,袁绍起家大将军(何进),历任中军校尉、司隶校尉,参与指挥杀宦官。怒斥董卓,出任渤海太守,册封侯。元年(190年),袁绍担任关东联军首领,带兵讨伐董卓,自号车骑将军。力精图治,先后占领冀州、青州、并州、幽州地区,势力达到顶峰。值得注意的是,袁绍在占领四个州的地盘后,还需要派出有效的下属来守卫这些州县。当时,袁绍亲自坐镇冀州,并将青州、幽州分别交给儿子袁谭、袁熙两个儿子。至于并州,他侄子的高干是守卫他的。
高干(?~206年),字元才,陈留郡县(今河南祁县镇)人。东汉末年并州割据将领,蜀郡太守高鞠之子,将军袁绍侄子。初平二年(191年),为了夺取冀州,袁绍采取了逢纪反客为主的策略,派高干、辛评、荀陈、郭图等人说服韩馥转让冀州牧给袁绍。从此,高干在袁绍账下效力。后来,袁绍任命高干为并州刺史,与袁谭、袁熙各掌一州,高干共奉命治理并州七年,治绩突出。袁绍败亡后,高干一度向曹操投降。然而,高干最终反叛了曹操,失去了生命。
一
@ 据《三国志》等史料记载,高干镇守并州期间,他叫表哥高柔到河北,并招致四方游土,四方游客多归属于他。因此,很明显,和曹操、刘备、袁绍等诸侯一样,高干也有很大的号召力。建安五年(200年),官渡之战爆发,高干为袁绍提供粮食和士兵补给。在官渡之战中,高干没有参加正战。在这场战斗中,曹操打破了袁军,曹军将乐进杀死了淳于琼,烧毁了所有的粮草。张合、高览闻到乌巢破裂,于是投降曹操,导致军心动摇,军队崩溃。袁绍匆匆带着800名骑兵返回河北,曹军先后歼灭和坑杀袁军7万多人,也有人说是8万人。
[img]533626[/img]
官渡决战后,袁、曹攻守互易。袁氏一直在防守仓亭、黎阳,却抵挡不住节节溃败。建安七年(202年),袁绍去世,袁尚继位,袁谭自号车骑将军,屯黎阳,抵御曹操北伐。同年9月,曹操征之连战,袁氏不利。面对东线的巨大压力,袁尚迫切需要打开一条新的战线来缓解压力,于是派郭援、高干、南匈奴单于栾呼厨泉共攻河东,并与关中诸将马腾联合出兵。面对由高干等人组成的联军,曹操派钟友对抗,钟友派张劝马腾支持。
二
东汉末年,并州与关中地区相邻,即并州主要包括今山西省的疆域,而马腾等诸侯则在今陕西省分离。从曹操的角度来看,希望马腾能出兵对付高干,这样才能集中力量攻占袁绍的地盘。公元202年,马腾成功被说服,并派马超和庞德去救钟友。郭援渡河时钟友攻击,大破郭援军,庞德斩首郭援。南单见郭援被杀,自动投降,高干退保并州。
到了建安九年(204年),曹操率军包围叶城,被袁尚送到上党郡,督运军粮,袁尚已败走中山。牵招认为并州左有恒山作为天险,右有大河可以固守,又拥兵5万,劝高干欢迎袁尚,共同应对时变。然而,高干不仅不用其计,反欲加害。牵招闻讯,偷偷潜去,牵招因道路堵塞无法回到袁尚处,转而投奔曹操。在这方面,在我看来,虽然高干是袁绍的侄子,但在袁绍死后,高干和袁绍的几个儿子一样,已经有了自己的想法。而这自然是曹操能打破这些人的重要原因。同年,曹操攻克邺城,高干以并州投降,仍担任并州刺史。
三
面对曹操威胁天子命令诸侯,高干曾选择归降。然而,在我看来,这种情况显然只是暂时的。对曹操来说,世界上还有很多群雄,暂时让高干继续守卫并州。夺取世界后,曹操自然会在并州安排自己的心腹。相应地,高干作为袁绍的侄子,自然明白自己不会被曹操真正接受,他也在寻找机会。建安十年(205年),赵犊、霍奴等杀幽州刺史,涿郡太守。三郡乌丸在崎岖攻打中鲜于辅。八月,曹操率军救援崎岖。高干见曹操后面空虚,准备举兵叛曹。不久之后,高干以并州反叛,俘虏了党郡的太守,举兵拒守壶关,并秘密派兵攻打邺城,但失败了。
[img]533627[/img]
曹操得知高干造反的消息后,派乐进率军征讨。高干回到锅关坚守,连战斩首。在高干顽强的坚持下,乐进终究长期没有攻击。因此,很明显,高干仍然有一定的能力与曹魏五位好将军之一的乐进竞争,也就是说,他不是一个虚假的一代。建安11年(206年)正月,曹操亲自征服了壶关,
高干听说曹操亲自带领军队进攻壶关。此外,乐进和李典军认为他们无法与军队竞争,所以他们离开了壶关城。留部将夏昭和邓生守卫城市,前往匈奴部落,单独向匈奴寻求帮助。
四
@ 匈奴以呼厨泉自平阳战败而归。它名义上属于曹操,害怕曹操的强大实力。自然,它拒绝参与高干等反曹残疾人,并拒绝了高干的要求。在我看来,经过西汉和东汉王朝的削弱,匈奴在汉末三国时期的实力已经跌入谷底。对匈奴来说,他们不敢与强大的曹操作为敌人,这导致高干失去了容身之地。求助失败,高干进入河东郡,恰逢张白骑攻略河东东垣,与卫固、范先等河东势力作出反应。当时上党郡还在,洪农反曹势力也劫持了曹操设立的太守,高干也可以放手。然而,此时,张既西征马腾等凉州兵马,再加上钟友率领的大军,无疑让高干失去了反击的可能。
对此,钟友率诸将与高干等战,高干再次败在钟友之手,卫固等伏朱。大势已去后,高干此时进退失据,只能南下荆州,投靠刘表。当然,在南下投奔荆州牧刘表的路上,高干被上洛都尉杀死。最终,在公元206年,高干在与曹操的较量中丧生。高干被杀后,他的家人没有被植物连接。例如,高干的弟弟高柔历史了五位君主:曹操、曹丕、曹丕、曹芳和曹尚,并协助司马懿在高平陵的变化中杀死曹操。在此基础上,高干后人在西晋王朝也得到了重用。你觉得这个怎么样?欢迎留下您的观点,让我们一起讨论。
高干:袁绍的侄子,归降曹操后结局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