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历史上英雄辈出,张昭的故事大家都听说过吗?
说到张昭,据估计,每个人都首先想到诸葛亮在《三国演义》中与儒家思想作斗争,并对东吴的许多文人和儒家思想保持沉默。直到那时,他们才同意孙刘联合起来,与曹军作战。事实上,张昭在历史上确实说服了这些学校。赤壁战争爆发前,曹操给孙权写了一封信。他的话充满了威胁和恐吓。孙权迅速召集大臣讨论。其中,周瑜、鲁肃是主战派,张昭等人是主战派。
[img]532450[/img]
张昭主降是有原因的。@ 曹操以命令诸侯为天子,在政治上以师出名,是名义上的正义之师,如果不降,那就是背叛汉朝;@ 此前可以依靠曹操军队不善于水战,有资本与曹操竞争,曹操收编了刘表的地盘和水军后,优势已经消失,极力主张投降。从这里不难看出,张昭当时心向汉朝,是儒生的典型形象,迂腐。《资治通鉴》记载孙权称帝后,表达了对周瑜的追忆。张昭想附和。结果孙权提到赤壁之战,张昭汗流浃背,很惭愧。
虽然张昭本人太生气了,但他确实为东吴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自从年轻成名以来,张昭就投奔了孙策,帮助孙策平定江东,做出了汗马功劳。当时很多士大夫对张昭赞不绝口,甚至当时狂傲不羁,骂曹操狂生你衡,都对张昭表示肯定。这就是为什么孙策死后会让张昭帮助孙权,但孙权并不太喜欢张昭。为什么?
[img]532451[/img]
张昭为东吴的发展做出了贡献,赢得了哥哥孙策的信任。孙权为什么不喜欢张昭?笔者认为有两个原因。第一,张昭性格太硬,不懂得圆滑。他经常依靠自己的资历,当面指责孙权的过失,不给孙权这个东吴领导面子。第二,张昭屡犯错误。张昭曾与甘宁对抗黄祖军,结果表明张昭错了;赤壁之战,张昭主降,张昭也错了;张昭率军攻打当涂,久攻不下。孙权对这些事情非常不满。@ 孙权自己说的。
孙权被魏文帝曹丕命名为吴王后,成立了总理职务。当时,很多人建议张昭担任,但孙权的任命确实是平庸的。直到孙邵去世,人们再次建议张昭担任职务,孙权终于说出了原因:“当总理需要圆通,可以调和大臣时,张昭太强硬,不时与同事发生争执,他的建议不被采纳后会抱怨发脾气。总理的职务真的不适合他。”
[img]532452[/img]
孙权称帝后,张昭被授予辅吴将军(改封娄侯),地位仅次于三公。后期,张昭不再参与政治事务。他死后,葬礼很简单。虽然张昭不被孙权喜欢,但毕竟他一直在尽力为东吴做贡献。他死后,孙权穿着素衣去吊唁。张昭的死后名字是文侯。
孙权不喜欢张昭。他死后为什么还穿素衣吊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