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各种古装电影和电视剧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这样的人,他们经常在街上喊“半夜,小心蜡烛”敲锣,这些人是古代特殊的计时职业——更多的丈夫,所以今天和你谈谈古人的计时方式。
早在西周,中国就确定了一年(即一年)包含十二个月的设定。以此类推,每天也分为十二个小时,日期更新也在半夜。根据这十二个小时的特点,汉代依次命名为:夜半、鸡鸣、平旦、日出、食时、角中、日中、日益、下午、日入、黄昏、人定。看这些名字就能大致了解古人一天的作息情况。然而,随着人们生活和娱乐的丰富,这些名字逐渐不符合人们的日常生活规律,所以他们用12个分支来表示每个小时,晚上11点,早上1点丑陋,然后每两个小时。
[img]529126[/img]
白天,有太阳。大多数时候,人们可以用日晷来计时。“日”指的是“太阳”,而“日”代表“阴影”。不仅阴影的长度可以计时,而且阴影的方向也可以计时。简言之,日晷是一种通过测量太阳阴影来确定时间的工具。然而,一旦日晷没有太阳,它就会失去功能。因此,阴天和黑夜将失去功能。人们还需要其他计时工具来帮助他们。
在没有太阳的夜晚,古人出于对夜间时间的需求,创造了一个特殊的计时职业——更夫。在古代,更夫是一个非常艰难的职业。当别人安心睡觉时,他不得不出来巡逻街道,报告时间。
[img]529127[/img]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对计时器的精度也有了更好的要求,而刻漏可以满足人们的需求。刻漏可以说是中国古代最精确的计时器。“漏”其实是一个带孔的壶,“刻”是一个有刻度的浮箭。但最早的漏水型漏刻会影响漏水速度,使计时不准确。后来,水型漏刻的出现解决了这个问题。受水型漏刻又称多级漏刻,实际上是由多个漏水型漏刻依次串联组成的装置。每个漏壶依次滴入下一个漏壶,避免了水压的影响造成的误差。
[img]529128[/img]
虽然上述计时方法有效,但阳光和水都有局限性。阴天和晚上没有太阳,冬天水会结冰。所以古人想到用沙子计时,于是沙漏应运而生。有些地方有烧香计时等方法,让人佩服古人的智慧。
古人没有钟表。他们用什么方法计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