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史

为什么古代士兵战后不能立即脱下盔甲?春天的死和盔甲有什么关系?

公元1369年7月,明朝开国将军经常在柳河川遇到春病。就在十几天前,他刚刚完成了他一生中一场著名的战斗:上都之战。

常年在外打仗的常遇春,可以合理地说,早该练一副“铜筋铁骨”了,他却是一个连统治世界的蒙古铁骑都不放在眼里的人,怎么会被小病缠身致死呢?

一定有猫腻。

春天经常去世的时候,是明朝成立的第二年。当时边疆还没有平静下来,其他势力也在暗中虎视眈眈。政治和军事形式严峻,就是用人的时候。这个时候,朱元璋不会毁了自己的胳膊,经常遇到春天的死亡对他来说是一种损失。

[img]530404[/img]

史书上关于常遇春的死亡记载是因病致死,那到底是什么病这么厉害,来势汹汹?

事实上,在古代战争之际,军队里有一句流行的话:士兵们战斗后,即使天气很热,他们也不能立即脱下盔甲。事实上,这和我们通常说的是,当天气炎热和出汗时,我们不能立即脱下衣服是一样的。那么,出汗时立即脱下衣服会引起感冒。战后立即脱下盔甲会产生什么后果?

“卸甲风”。简单来说,“卸甲风”是指贪凉吹风后引起的“中风”疾病。士兵们长时间穿盔甲战斗。由于盔甲密封性强,身体散发的热量和汗液无法及时排出,身体也无法降温。这时,突然感冒会加速血管收缩,导致心脏无法及时调节血液流动,身体缺氧,血管血栓形成,导致中风。

宋代常用的盔甲是步人甲,堪称中国历史上最重的盔甲,约29公斤。明朝比较好,大量使用锁甲。虽然重量不到步人甲的一半,但重量也在13公斤左右。

[img]530405[/img]

可以想象,古代士兵在战争中,每天穿着沉重而闷的盔甲,不仅增加了他们的行动负荷,而且长时间呆在里面肯定会出汗。战争必须忍受不舒服,但战争结束后,一些士兵会渴望暂时凉爽,脱下盔甲,这很容易让疾病纠缠。

1369年,常遇春率领大军北征。7月,班主任回到朝鲜。天气很热,常遇春是最指挥官的。他不仅要制定作战计划,还要穿着盔甲冲锋陷阵,消耗了大量的体力。从长远来看,虽然表面上没事,但身体肯定受不了。柳河川地段昼夜温差大,白天天气炎热,重甲重。晚上气温凉爽,常遇春不顾汗水卸下盔甲。
“中风”疾病。

另外,春天经常打仗,病痛不断,年纪大了,身体已经不像当年了,已经达到了极限。此时此刻,军队远征,没有良医的照顾,死亡被治愈。

@ 在正规行军中,经常会有这样一个不成文的规定:每次战斗结束,将军和士兵都不能立即脱下盔甲。

当然,除此之外,士兵战后不允许立即脱下盔甲,还有其他考虑。

一、防止敌人突袭。

[img]530406[/img]

战争结束时,如果士兵们卸下盔甲,开始撤退营地,他们突然遭到敌人的攻击。没有盔甲的保护,士兵们将相对较弱,处于非常危险的境地。此外,古代的盔甲相对沉重和乏味,需要很多时间才能穿上它们。这不是给敌人一个机会吗?

第二,盔甲是士兵的门面。

一方面,盔甲也象征着士气。在电视剧中,皇帝的皇家驾驶征兵通常在皇城穿盔甲,准备出发。他们为什么不去战场再穿呢?事实上,这也是一种鼓舞士气的方式。穿盔甲也会显得非常威慑,为战争的胜利增添光彩。

总之,无论出于什么考虑,古代战后无论多热都不允许脱盔甲。不仅春天经常死于“卸甲风”,历史上还有其他例子,如战国时期的魏贵族、魏王豹等。


为什么古代士兵战后不能立即脱下盔甲?春天的死和盔甲有什么关系?为什么古代士兵战后不能立即脱下盔甲?春天的死和盔甲有什么关系?

,,,,,,

  • 李康妃殴打妃子,虐待王子做坏事,但她活了80多岁
  • 明光宗朱常洛宠妃李康妃,明溪宗朱由校养母。她生了很多次孩子,最后只有一个女儿(乐安公主)活了下来,其他孩子都死了。 李从...

  • 明仁宗朱高炽是怎样登基称帝的?朱高炽简介
  • 永乐二十二年(1424年)七月十八日,65岁的朱棣在北征返京的途中病逝,英国公张辅、阁臣杨荣为了避免朱高煦、朱高燧趁机作乱,...

  • 明英宗朱祁镇的老婆为何瞎了眼睛废了一双腿?
  • 如果说明英宗在政治上面是个无能的昏君的话,那么在生活中的话,明英宗一定是个好男人的典范。钱皇后算起来也是明英宗的原配...

  • 什么是春凳?主要做什么?
  • 一代伟人曾经说过:“如果你不读《红楼梦》,你就不会了解封建社会。《红楼梦》不仅应该被视为小说,也应该被视为历史。他写...

  • 陈子龙为何被称为明末文坛殿军?他思想有何特点
  • 有关明末著名文学家、大诗人陈子龙的简介,常见于《明史列传》等历史典籍中。据陈子龙简介描述,生于公元1608年的陈子龙是南...

  • 朱元璋打败陈友谅之后又是怎么消灭张士诚的
  • 张士诚早年贩卖私盐为业,元末发动盐徒起义,于1354年在高邮称诚王,建国号为周,建元天佑,1356年,建都平江,消灭陈友谅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