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康熙最喜欢的孙子是谁,很多人可能会脱口而出是乾隆。事实上,这种感觉源于雍正和乾隆父子不遗余力的宣传,使康熙喜欢乾隆,决定把王位传给雍正。
读完历史资料后,我们会发现康熙真正的“好圣孙”还有另一个人,那就是废太子尹仁的儿子弘毅。正是爷爷对他的爱使他成为乾隆眼中钉,最终以悲惨的结局告终。
清朝虽然是少数民族政权,但从皇太极开始,受儒家文化的影响,形成了长子继承的观念。
康熙在一岁的时候就把原配皇后赫舍里的儿子尹仁当成了王子。从那时起,他得到了精心培养。直到康熙47年第一次被废除,康熙才放弃,很快就回到了王子身边。但是泥不在墙上,最后两年后不得不废太子。
在尹仁失宠之前,康熙爱屋及乌,当然也会宠爱尹仁的儿子。尤其是尹仁的第二个儿子洪亮(尹仁的长子出生死亡),康熙被视为长孙,从小就在身边长大,受到各种宠爱。
即使尹仁被废弃,洪亮也没有受到影响。这与我们周围的许多老人非常相似。一旦我们伤害了我们的孩子,我们往往把希望寄托在下一代身上,洪亮的宠爱就会更加繁荣。
据朝鲜《李朝实录》记载,朝鲜使臣转述了当时康熙的旨意:“皇孙(也就是洪公)颇贤,很难废立胤仁。”也就是说,康熙洪公之所以一直对胤仁隐忍,并没有很快废王子。
还有传说康熙想为弘扬三立胤仁。更有甚者,康熙临终传位胤祯时,提出的条件是封为亲王,甚至要求胤祯把自己当亲王时的所有住宅、花园和财产都给弘扬。
[img]528018[/img]
雍正即位后的许多事情,似乎也证实了弘毅的地位确实超然。
康熙61年11月14日,即雍正即位后的第二天,新皇帝为宗室爵位二等的多罗郡王做好了内阁准备。12月11日,洪亮获得多罗理郡王称号,是雍正众多子侄中第一个被授予王爵称号的人。
雍正二年来,废太子尹杰因病去世。雍正根据弘杰的称号追封尹杰为和理亲王,六年后雍正八年正式命弘弘弘弘弘弘弘继承父亲亲王的称号。这时,雍正自己的儿子都没有获得头衔,而是从王子开始的第四个固山贝子!
这不禁让人怀疑,哪个叔叔喜欢侄子超越自己儿子的道理?康熙的死亡似乎是唯一有意义的解释。
雍正一朝的“政治待遇”不仅爵位高,而且令人瞠目结舌。
虽然雍正即位初年没有具体的官职,已经迁居京外郑家庄,但洪公仍然可以每月例行一次赴京参加朝会、射箭、祭坛等活动。在洪公给雍正的奏折中,他也公开称这位四叔为“皇父”。你跟谁讲道理?
另一方面,乾隆早年的“高光时刻”,即雍正即位后极力宣传的“牡丹台事件”。
据说康熙六十一年春三月,康熙来到圆明园(当时是皇四子胤祯的花园)赏花,胤祯陪着牡丹台喝酒。晚宴上,胤祯向父亲介绍了第四个儿子弘历和第五个儿子弘日(他们都十几岁了才第一次见到爷爷)。康熙看到弘历,看着他的谈话,惊呆了。他问了八个字,第二天就住在宫里。
因此,雍正对此进行了广泛宣传,表明他的父亲暗示要继承王位。乾隆自己登基后,情况变得更加严重,表明他的祖父只是把王位传给了他的父亲。
[img]528019[/img]
事实上,这种政治宣传真的不值一驳。康熙周围有太多的孙子孙女。除了从小就和祖父在一起的弘毅,几年前,十四叔尹琪作为将军出征青海后,他的几个儿子也被养在康熙身边。
相对而言,弘历的日子最短,祖父在入宫半年多后就去世了。
但是当牛吹出来的时候,它必须得到很好的宣传。这样,真正受到康熙青睐的洪亮就成了乾隆的眼中钉和肉中刺。所谓无罪,怀璧其罪。洪亮独特的地位,加上长期的经营,在宗室里颇有威望。现在他倒霉了。
乾隆绝对是中国古代皇帝中最好的权力大师之一。他最不能容忍的是,有人威胁到他的皇权,即使没有迹象。
就这样,一场所谓的“红白逆案”爆发了。
乾隆四年来,乾隆突然以“行止不端、浮躁、乖张”为由逮捕并押入宗人府。随着案件调查的深入,乾隆指出弘扬“有异志”,称他根据内务府的配置在自己的住宅设置人员,并与庄亲王云禄和几位同龄表兄弟合作。
经调查,雍正托孤大臣之首的允禄被剥夺了亲王双薪和许多官职,几个堂兄弟被贬或夺爵。
当然,最糟糕的是洪亮。乾隆将他和父亲雍正的两个最大政敌改名为阿其那、塞思黑的云琪和云珍。他们被称为三大罪人。他将改名为“46”,妻子和孩子的家庭将被禁止。三年后,洪亮死于禁所。
你知道,乾隆一生效仿祖父康熙,对外做出“宽仁”。特别是对于宗室成员来说,这改变了他父亲在位时的严格性,并给予了极大的奖励。乾隆只能说是杀手的痛苦和无情。
究其原因,一方面,红岩集祖父于一身,在宗室中享有很高的声誉。它的存在确实对乾隆构成了威胁,乾隆迫不及待地想摆脱它;其次,他还利用红岩案敲打了宗室中最根深蒂固的云禄、云翔、云祺三系,使自己能够稳坐皇位。
康熙最关心的孙子:洪亮的结局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