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郑贵妃,大家都会想到什么?下面介绍一下这个人的历史故事。
[img]528774[/img]
慈圣皇后告别了她的辛勤工作,但仍然担心朱家江山和不成功的儿子,终于走到了生命的尽头。就在她死前,她做了一件大事,足以让大臣们热血沸腾,让万历皇帝非常尴尬,让郑贵妃讨厌。
根据明朝的祖先制度,所封藩王必须住在自己的封国,不得入京。然而,郑贵妃的儿子朱常勋依靠父母的宠爱,在皇宫里十多年没有去洛阳封国。就在皇帝和大臣们为常勋争取诸侯的时候,“幽灵”出现了。她首先问郑贵妃:“为什么福王没有去封国?”
极其聪明的郑贵妃不像上次万历皇帝在母亲面前那样慌乱愚蠢。她平静地回答:“太后明年70岁生日,福王留下来祝你生日。”
毕竟慈圣太后深怀城府。她冷冷地问:“我二儿子鹿王就是藩卫辉。他能回来祝他生日吗?”郑贵妃无言以对,只好答应督促福王迅速封国就藩。
万历皇帝无法抗拒太后和大臣们的轮番攻击。慈圣太后去世一个月后,福王终于去了洛阳。临行当天早晨,天空阴沉,不时有零星的雪粒落下,北方的寒风从塞外吹来,使人瑟瑟发抖。宫门前,郑贵妃和儿子面面相对,泪如泉涌。福王进轿出发的那一刻,已经是两鬓斑白,长须飘胸的万历皇帝,再也控制不住自己的感情了。他抬起袖子,试图遮住他发烫的眼睛,但浑浊的泪水仍然流了下来。
回到宫殿,万历皇帝悲痛欲绝。他感到深深的内疚。他还是辜负了郑贵妃的痴情,没能把朱常勋当王子。虽然我是天子,但我最终还是被大臣们控制着,让我的爱人离开了北京。一切都在失去,在创伤的心中,只有一个郑贵妃。
正是出于这种心理,万历皇帝在生命的最后一刻就把郑封为皇后,死后葬在定陵玄宫。但300多年后,定陵玄宫开了,人们发现所有的棺材床上都没有郑贵妃的影子。
后殿并列三口朱红棺材,中间是万历皇帝,左边是孝端皇后王氏,右边是孝靖皇后王氏,也就是王子朱常洛的母亲。
这种悲剧性的安排真的超出了他的预期。然而,由于他在生前就失去了对官僚的力量,这种力量在他死后就不存在了。他的遗诏没有实现,大臣们认为大行皇帝的遗诏“违背了仪式”(被称为刚刚死去的皇帝)。皇帝将死,然后成立皇后。谁来主持这个婚礼?
然而,这场悲剧并不是王子朱常洛所做的。他只当了29天皇帝,就去了黄泉。朱常洛的儿子朱由校,16岁,成为皇帝后,将祖母、贵妃追尊为孝靖太后,从东井搬棺材,与万历皇帝、孝端太后一起埋葬在定陵玄宫。因此,他实现了这一“好事”。
万历皇帝宠爱的郑贵妃比他多活了十年。她被认定为灾难国家和人民的恶魔,没有得到朝廷大臣的同情。在过去的十年里,她住在紫禁城的一座孤独的宫殿里,与她的爱子福王天分开,享受着母子分离的痛苦和世界的寒冷。崇祯三年(公元1630年),郑贵妃去世,带着极大的绝望和怨恨走进银泉山下一座孤独的坟墓。
走进寒冷的地下玄宫,面对三口朱漆脱落的巨大棺材,人们的印象仍然是命运的残酷。如果万历皇帝在中间棺材里仍然有意识,他可能不会闭上眼睛。他心爱的女人,唯一一个把他当作“人”的女人,并没有睡在他身边。他们的爱在死前没有得到认可,死后也无法实现他们的愿望,这不能被视为万历皇帝悲伤的爱情悲剧。
同时,面对棺材,我们不得不为帝国叹息。传统观念是不可逾越的。一个年轻聪明的皇帝在政治生涯中不能充分利用自己的创造力,也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个性。相反,他被看不见的链条引入了一个可怕的洞穴。一位诗意的哲学家说:“生活只是一种想象,它可以突破世界上的任何障碍。”
在这座地下宫殿的深处,潮湿发霉的棺材和粘结的污泥给人一种无法突破的凝固和窒息的感觉。更可悲和遗憾的是,曾经为万历皇帝付出青春和爱的郑贵妃一直被后人唾骂。即使是历史学家也可能不会对这位悲剧女性给予公平的评价。“女人是亡国之祸”也是郑贵妃的结论。
郑贵妃死后没有和万历皇帝葬在一起。原因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