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说“傀儡皇帝”,我们的印象一定是软弱无能,没有自己的想法。即使有,我们也要因为现实而选择屈服的形象。东汉末年的汉献帝刘协可以说是傀儡皇帝。虽然他有皇帝的地位,但他实际上只是一个没有军政权力的木偶。然而,尽管如此,刘协并不是人们一直想象的那样,那么真正的刘协到底是什么呢?他又做了什么?
[img]527544[/img]
不要再相信汉献帝是一个无能的人,但他的后代是无知的。汉献帝刘协的死后“孝敬皇帝”是仁慈的意思。捐赠不是无能的词。在古代,捐赠这个死后代表智慧和智慧。袁山松评论汉献帝
“献帝崎岖危乱之间,飘着千里之衢,平流蓬转,危险备经,自古以来就没有皇帝了。”汉献帝一生都在挣扎,从出生到让位。如果天不保佑他,他早就死了。如果天保佑他,他就让他做了一辈子的傀儡。
第一件事是,灵帝死后,内宫宦官与朝中重臣展开了争权夺利的斗争。先是何进杀了简硕,然后宦官张让、段贵等杀了何进,司隶校尉袁绍、虎贲中郎将袁术、何进部将带兵反击,一下子杀了宦官2000人。张让、段贵等无法反击,劫持刘协和少帝刘辩逃出宫外,正仓皇间,迎面遇见董卓率领的三千陇西铁骑奔腾而来。看到这样的情况,小皇帝刘辩吓得浑身发抖,双腿发抖,嘴巴说不出话来。
小皇帝刘辨的内侍太监和一群文官都不敢出口大气,但就在这个时候,刘协当面谴责董卓的粗鲁,吓得董卓一愣。虽然当时没有实权,但刘协还是维护了皇室的尊严和权威。这时,他的命运发生了变化。当时,人们非常重视汉董卓,认为如果他废除刘辩立刘协,他将被视为皇室亲戚。不冒险,之后董卓废除刘辩立刘协为汉献帝。
二是关东诸侯争夺政治领导权时,以袁绍、韩馥为首,倡议立幽州牧刘虞为帝。但这一建议遭到袁术、曹操的反对,最终放弃了。刘虞的儿子刘和在长安朝廷当侍中,刘协想凭借关东军的力量还在洛阳,为了摆脱董卓的控制,派刘和潜出武关求助。但此时关东州郡牧守正热衷于相互兼并,以壮大自己的力量,扩大自己的地盘,无意西讨董卓。长安转而依靠内力推翻董卓,这是汉献帝第一次想摆脱傀儡,重振朝纲。
[img]527545[/img]
三是三辅大旱,谷价特别贵,一斛谷价值50万,长安城甚至发生了人吃人的事件。刘协命令侍御史侯汶出太仓米豆煮粥救人,但许多人仍然饿死,因为他们没有足够的食物。刘协怀疑侯汶没有如实用所有的粮食来救济灾民,而是趁机占用了公共粮食,于是派人取米,豆子在自己面前煮了五升粥。最后,他可以煮两盆,证实侯汶作弊,于是他责骂侯汶五十廷杖。之后,长安市的饥民终于得到了救济,这是汉献帝第一次笼络长安人心。
第四是东迁洛阳。刘协给曹操节战斧,标志着曹操“奉天子以令不臣”的时代开始了。随后,曹操强迫刘协迁到许都,改名为许都。但刘协仍然是一位没有实权的皇帝。虽然曹操试图用刘协来实现统一中国的目标,但他不敢直接取代他,自力更生为皇帝。曹操利用汉献帝发出命令,刘协利用曹操稳定大汉江山。
第五,刘协对曹操的大权独揽不满,暗下衣带诏,让董贵人的父亲骑将军董承设法杀曹操。董承遂与左将军刘备、长水校尉种辑、将军吴子兰、王子服等密谋合谋。结果,董承等人被曹操杀害,怀孕的董贵人也被绞死。伏皇后害怕曹操,于是给父亲写了一封信,尽了曹操残忍不仁的事,希望能效仿董承,铲除权臣,但伏皇后从来不敢行动。伏皇后被幽闭而死,刘协和她生的两个王子也被毒酒毒杀,伏氏族100多人被处死。这是汉献帝第一次试图摆脱曹操的控制。
[img]527546[/img]
第六无奈禅让。魏王曹操去世后,曹丕继位。当时,中原腹地的和平已成定局。除旧布新,建立新朝,已成为人心所向。于是有小臣逼汉献帝效唐虞老例,把帝位禅让给魏王,逼刘协禅让帝位给他,刘协告祭祖庙,使张音奏诏书,禅位于曹丕。曹丕还给刘协留了一句礼貌的话:“我可以和你一起享受世界上的好东西。“刘协寿死后,魏明帝曹睿率领群臣亲自哭祭。八月仁申,以汉天子礼仪葬在禅陵。为孝敬皇帝而死。
汉献帝真的是无能之辈吗?他做了什么反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