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战国时期秦国历史上以贤明著称的君主,秦穆公一直受到许多人的钦佩。秦国的发展和后来的崛起与秦穆公密不可分。秦穆公可以说是一辈子的名声,但他在死前下了一个命令。这个命令让后人失去了很多对他的好感,那就是让100多名圣贤为自己埋葬。秦穆公爱才如命,人才对他来说很重要,但为什么要在临死时下这样的命令,让那些贤臣为自己埋葬呢?而这一命令,又给后人秦国带来了多大的影响呢?下面给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img]525636[/img]
1、秦穆公和百里奚
在秦穆的公治下,有无数著名的贤臣志士,也留下了许多发人深省的故事。百里习的故事就是其中之一。当晋军摧毁于和郭时,百里习作为于国医生被晋国俘虏。后来,作为嫁妆仆人,他来到了秦国。当时,百里习不愿意去秦国逃跑,但不幸的是,他被楚国人抓住了。
在此之前,秦穆公听说过百里奚的才华。于是他找到了楚国人,给了他们五张公羊皮,换回了百里奚。虽然此时百里奚已经70多岁了,但秦穆公并不在乎,仍然重用于他。秦穆公也非常信任百里奚推荐的剑叔,并将其命名为医生。
除了百里奚和剑叔,秦穆公的名臣还有周王室的后人。这个人在晋国很有名,后来因为晋国乱逃到军地,被秦穆公崇拜为上卿。于善于策划和调整战略,帮助秦穆公一步步征服西戎十二国。稳定后,秦穆公希望向东扩张。
晋文公在公元前628年去世,春秋五霸之一。秦穆公意识到这是一个很好的机会,于是出兵3万,攻击屈服于晋国的郑国。当时90多岁的百里奚和剑叔都反对这个想法,认为时机还不成熟,但秦穆公一意孤行,仍发动袭击。然而,郑国事先得知消息有所准备,秦国军队的突袭并没有成功,只能顺手摧毁一个小国——滑国。更糟糕的是,在秦军返回的路上,晋军埋伏在萧山附近,袭击了秦军。秦军被摧毁,三名将军被俘。
[img]525637[/img]
2、秦穆公是如何笼络人心的?
突袭失败后,秦穆公意识到了自己的错误。他没有责怪三位将军在获释后继续任命他们。作为一个国家的国王,很少有勇气承认自己的错误。除了自省,秦穆公还能善用人,善于用各种方法赢得人心。
当时晋惠公夷吾以黄河以西为礼,在秦国的支持下成为国君。但晋惠公当上国君后,却背信弃义,拒绝割地。公元前645年,秦晋两国积怨已久,韩原之战爆发。秦穆公御驾亲征,亲自带兵攻打晋国,意图俘虏晋惠公。然而,在秦穆公驾驶战车互相追逐的过程中,却几乎被晋国军队包围。就在这时,数百人突然从后面被杀死。虽然这些人不是士兵,但他们都以生命战斗,及时救了秦穆公。
既然这些人不是秦穆公手下的战士,他们从何而来?原来秦穆公三年前丢了一匹马,那是一匹他很心爱的好马。当我发现马的下落时,我意识到原来的马被300多个岐下的农民分开了。然而,秦穆公不但没有惩罚他们,还给他们酒。《资治通鉴》有记载:“公称:‘君子不以畜害人。闻吃马肉不喝酒的人,伤人。""这300多名农民一直记得秦穆公的恩情,这一次终于找到了从晋军救秦穆公的机会。
[img]525638[/img]
3、秦穆公为什么要让贤臣陪葬?
然而,人无完人,秦穆公一代明君,爱才如命,却在临终前做了一件糊涂的事。公元前621年,秦穆公去世,陪葬人数高达177人,堪称秦国历史上最大的活人葬礼。其中一部分是他指定的陪葬者,包括当时的“秦三贤”。秦国三贤,即秦国贤臣子车氏的三个儿子,分别叫奄奄一息、仲行和针虎。这三个人在秦国崛起的过程中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因此被世人称为“三贤”。
司马迁明确表示,秦穆公让“三良”殉葬,是他不能进一步成为中原盟主的主要原因。专家表示,这一举动推迟了秦国300年。除了削弱自己的国力,让有能力的大臣无缘无故地死去是没有好处的。果然,秦穆公死后近三个世纪,秦国的国力并没有继续强大,反而什么也没做。秦国才开始第二次称霸之路,直到公元前361年秦孝公继位。
结语
据《史记·三家笔记》记载,秦穆公活着的时候,在一次和大臣们一起开心的宴会上,他对大家说:“生共乐,死共悲!”奄奄一息、仲行、针虎当场表示愿意埋葬。后来三兄弟真的做到了。后人衍生出一种说法,秦穆公不是强迫三个人埋葬,而是自愿埋葬。然而,作为秦国的肱骨大臣,这样的损失肯定会对国家造成极大的损害。
秦穆公爱财如命,临死前为何下令贤臣陪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