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史

为什么蒲松龄科举一直没有成功和第一?为什么他的仕途如此坎坷?

蒲松龄是清代著名的作家。相信大家都没见过他写的《聊斋志异》,一定听说过。蒲松龄除《聊斋志异》外,还有大量的诗文、戏剧作品,据说共有200万字,这一成就也十分出色。可以说,《聊斋志异》让志怪小说再次流行起来,影响延续至今。在许多影视和文学作品中,我们仍然可以看到《聊斋志异》的影子。相信大家都会好奇蒲松龄一生经历了什么。想了解的朋友一起来看看。

令人费解的是,为什么一个文豪级别的人物在科举考试中屡战屡败,几乎一辈子都是私立学校的老师,70多岁才获得一岁贡生资格,真的很奇怪。

[img]524557[/img]

1、因家庭纠纷被迫中断学业

蒲松龄出生于1640年的一个小地主和商人家庭。由于家庭道路中落,有四个儿子,他的父亲负担不起私立学校的老师,所以他不得不亲自教孩子们阅读和学习。蒲松龄聪明聪明,反应能力和记忆力都很好,深受父母的喜爱。19岁的蒲松龄参加了儿童考试,先后获得了县、府、道三名第一名,成为了一名学者。

可叹之后,好运从此再也不眷顾他了。顺治十四年(1657年),他与刘国鼎的女儿结婚。1660年首次参加乡试,意外落选。三年后,重振旗鼓,再次败北。据他自己在《刘茹人行实》中透露,他的妻子刘茹人非常贤惠,深受公婆的喜爱。嫂子是个悍妇,嫉妒刘茹人,和其他几个嫂子一起说公婆偏心,私下给刘茹人东西,吵得不能正常生活,只好分家。

事实上,这些都是外表,实际问题是蒲松龄年复一年地学习考试,不能出去赚钱,经济上依赖几个兄弟。在他几次失败后,几个兄弟对他失去了信心,自然不愿意为他付出代价。

分居时,邪恶的嫂子抢走了祖先留下的所有好土地和好房子。蒲松龄分配的土地最差,一年产不了多少东西。他面临着沉重的经济压力,因为他已经结婚并有了第一个孩子。

2、挑起维持家庭生活的重担

分居后,他不得不成为村里的一名私立学校教师。不久,他应朋友孙辉的邀请成为了一名工作人员。一年后,为了参加第二年的乡村考试,他回到了家乡。为了维持家庭生活,他在学习和准备考试的同时教书。当时,他30出头,对科举考试和仕途有很大的幻想。然而,他又参加了乡村考试,仍然在孙山出名。

在接下来的几十年里,他一直在参加乡试,但他无法通过乡试。就这样,他成为了一名前所未有的私立学校教师,几乎一生都在为考试做准备。

39岁时,蒲松龄来到县西铺村毕际友家当学校老师,不知不觉在毕家工作了30年。他不仅要教毕家的八个孙子读书,学会写文章,还要陪他们去济南府参加考试。蒲松龄写得很好,成为了毕家的代言人。毕家的社交文字来自蒲松龄。

对古代文人来说,除了当官,似乎只有书立说这条出路。

[img]524558[/img]

毕家老爷特别欣赏和重视他,对他很好。 5
一万本书可以随意阅读,但也为蒲松龄安排了家里最安静、最适合阅读的地方,所有的纸墨灯都满足了它的需要。在这样的条件和环境下,虽然蒲松龄时不时地注意为乡村试验做准备,但他花了更多的精力阅读和写作。根据现代的说法,这是为了创造。

为了广泛收集材料,他在路边的树下铺了芦席,并设置了茶和香烟。所有路过这里的行人都免费提供茶和香烟。只有一个要求,请他们讲一两个民间故事。就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经过20年的努力,他终于写了著名的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

这本书有491部短篇小说,主题非常广泛,内容非常丰富。大多数作品通过谈论狐狸和鬼魂的方式,强烈批评了当时社会的腐败和黑暗,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社会矛盾,表达了人民的愿望。具有永不厌倦阅读的艺术魅力。

1709年,几乎一辈子当私立学校老师的蒲松龄决定退休回家。当时,他已经70多岁了,变得健忘、耳聋、牙齿摇晃、失明和风湿病。

3、科考屡战屡败的原因分析

蒲松龄屡战屡败的原因。首先是官场黑暗。据估计,科举学者普遍注重背景和关系,不注重真才实学。

@ 蒲松龄是一个性格不羁、不注重细节的人。当时考试主要是考八股文,每篇文章由八个部分组成:破题、承题、开头、开头、开头、中股、后股、束股。文章格式死板,甚至字数都有规定。蒲松龄从小就喜欢写有感情的文章,而不是按照八股文的套路写文章。估计他参加前两次县政府儿童考试的要求不是很严格,很容易取得好成绩。

第三次参加道德考试时,考官施润章讨厌八股。他非常喜欢蒲松龄不按照八股套路超过字数的文章,并将其评为第一位。不幸的是,蒲松龄后来参加了考试,遇到了遵守八股教条的死板考官。他把要求写的八股文章写成了有故事感、超过规定字数的文章。考官把它们都放进另一本书也就不足为奇了。

@ 他自己的努力方向也有问题。虽然他永远不会忘记科举考试,但他在这方面并没有花费太多的精力和时间。据估计,他对考试太有信心了,这么多次都没有认真总结教训。

他花了大量的精力和时间收集资料,写小说故事,还写了涉及农业科学的《农桑经》和气象的《观象玩占》、医学诗《药崇书》《七律诗选》等。除小说故事外,其他写作水平一般,影响不大。

[img]524559[/img]

1711年,70多岁的蒲松龄去青州考贡,终于考上了年贡生。在古代,每年或两三年,当地选择年资较长的林生进入国子监督管理局学习的林生被称为年贡。因为他们中的大多数人一次又一次地升职,所以有一句谚语说“得到贡献”。笔者看到,蒲松龄因为名气越来越大,又到了暮年,那些考官给了他“安慰奖”?

清代社会公立学校分为几个层次。国家一级是国子监督,省内是府学,最基层的是县学。年贡生是地方层面的高级知识阶层。具有年贡生资格的蒲松龄成为“儒家指导”。“儒家指导”是县学副主任,说白了是虚称。

晚年,蒲松龄的后代可能认为他很快就会告别这个世界,并邀请了一位画家来画他的肖像。在画中,他穿着年贡生的朝服,坐在椅子上,一只手拿着椅子扶手,另一只手拿着胡子,仿佛在做白日梦,仿佛失去了表情。他在自己的肖像上写了一个问题...怎么了,突然白头?易世对儿孙子,也孔之羞。"

文末补白:失去东角,收获桑榆。蒲松龄虽然以年贡生的资格告别了科学考试,但他以《聊斋志异》登上了中国短篇小说之王的宝座,却光芒四射。郭沫若曾这样评价他:“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入骨三分。”在作者眼里,他的人生很有意义,比当状元还要好!


为什么蒲松龄科举一直没有成功和第一?为什么他的仕途如此坎坷?为什么蒲松龄科举一直没有成功和第一?为什么他的仕途如此坎坷?

,,,,,,

  • 清慈禧太后守寡数十年 为什么会有无数的绯闻?
  • 慈禧太后是中国近代史上的风云人物。她的评价褒贬不一。在学术界,大多数人都同情慈禧太后;在互联网上,大多数人都批评慈禧...

  • 史书上的纪晓岚:身材魁梧粗壮 每天吃肉数十斤
  • 在人们通常的印象中,纪晓岚既是一位文人,当然是一副文弱书生的形象,其实不然,记载中的纪氏却是一个身材魁伟的粗壮汉子。...

  • 出身卑微却是康熙最爱的人,其子被雍正虐杀
  • 飞上枝头 魏琳琅在历史上有一个真正的原型。那个人是康熙皇帝的好妃子。历史上的好妃子出生在辛人库。这种身份的人只能在宫里...

  • 顺治皇帝出家了 即使出家,顺治也会是花和尚吗?
  • 在《鹿鼎记》中,金庸说顺治皇帝出家了,康熙皇帝还派韦小宝去伺候。 那么顺治有出家吗? 当然,他没有出家门。 然而,关于他...

  • 文化学者曹溶的成就有哪些?主要作品有哪些
  • 通过了解曹溶生平简介得知,曹溶生于公元1613年,卒于公元1685年,享年72岁。在介绍曹溶生平简介的书籍中,都提到了曹溶的生...

  • 荒唐的天王:洪秀全临死前的话让人哭笑不得
  • 1862年,曾国权率领10多万湘军精锐围困天平天国都城天京。经过激烈的战斗,到1863年底,湘军几乎突破了天京外的所有战略要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