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要彻底架空一个皇帝的难度,不亚于孙悟空同时戴上金箍、紧箍、禁箍去天宫大闹。
与只戴紧箍的孙悟空相比,明朝任何人或势力在晋升为统治阶层时,都必须将明太祖废除丞相,明宣宗将批红和掌印权交给司礼监管,程朱理学的金、紧、禁三箍“戴在头上”。
想要完全架空皇帝,戴上金、紧、禁三箍,然后试着摘下来。但是,对于明朝的任何人或势力来说,孙悟空都不会纠结于紫霞仙子“戴紧箍不能爱你;摘下紧箍救不了你”。他们只能戴上金、紧、禁三箍晋升为统治阶层。至于摘下这三个箍,他们能摘下来吗?
[img]524028[/img]
明太祖废除丞相
洪武十三年来,明太祖朱元璋以胡伟庸任左丞相期间“专权树党,威胁皇权”为由,罢免中书省,废除丞相,并将后继之君写入《皇明祖训》。
废除丞相后,相权的一部分被纳入皇权,另一部分被分为六部。
虽然洪熙时期,明仁宗将原本属于相权的票拟权从皇权中分离出来,并将其归还给永乐时期明成祖设立的内阁,但相权的其余部分仍由皇帝和六部尚书控制。
如果明朝的任何人或势力都想架空皇帝,至少他们必须有完整的相权作为支持。不,即使有人或势力能侥幸架空皇帝,也会像“无根之木”,注定不会持续太久。
更何况你觉得自己活得太舒服了,想从皇帝和六部尚书手那里收回相权的其余部分吗?
@ 明太祖废除丞相,相当于在任何想要架空皇帝的人或势力的“头”上戴上金箍。
[img]524029[/img]
明宣宗将批红和掌印权交给司礼监管
在明宣宗继位之前,司礼监只是明朝内宫十二监中的一个普通机构,由于明太祖规定宦官不允许读书识字,司礼监中的宦官只能做一些杂活。
明宣宗继位后,鉴于靖难后武将勋贵势力不断增强,永乐时期文官集团国家纠纷,内阁建立后权力不断扩大,决定向武将勋贵势力和文官集团引入制衡势力。
这种势力就是宦官集团。
明宣宗设立内书堂,为宦官集团制衡武将勋贵势力和文官集团奠定基础。
宦官中精心挑选的优秀人士可以进入内书堂练习文学和武术。学习结束后,被分配到三个营地和皇家马监督的宦官将在衡量将军的荣誉方面发挥作用,进入司礼监督的宦官将在制衡文官方面发挥作用。
面对武将勋贵,宦官们可以用滚刀肉对抗滚刀肉,势均力敌。随着土木堡的变化,武将勋贵的势力受到严重打击。武将勋贵控制的五军都督府的权力逐步被文官转移到兵部,宦官集团制衡武将勋贵势力的作用不断弱化。
然而,面对经过十年的寒窗和太监的起起落落,只有有内书堂经验的太监在制衡文官时,难免会感到无能为力。因此,明宣宗将批红和掌印权交给司礼监管。
批红权和掌印权属于最终决策权,是明代最高权力的象征。司礼监管批红权和掌印权后,不仅使司礼监成为内宫十二监之首,而且使文官集团权力核心内阁的投票权受到司礼监管的限制。
@ 明宣宗将批红和掌印之权交给司礼监管,相当于在任何想要架空皇帝的人或势力的“头上”戴上一个紧箍。
[img]524030[/img]
程朱理学
程朱的理学能力受到宋明统治者的高度赞扬,主要是因为它通过“内圣外王”和“三纲五常”将“忠君”提升到人身“存灭”的高度。
就皇帝的王位稳定而言,程朱理学确实发挥了重要作用。在它的约束下,万历皇帝继位之初的内阁首辅高拱因为被皇帝指责为“威福自学”而断绝了政治生涯。万历初期的内阁首辅张居正因为被攻击“威福自学”而惊慌失措,迅速请辞。
@ 程朱理学是任何想架空皇帝的人或势力“头”的禁箍。
[img]524031[/img]
随着明太祖废除丞相,明宣宗将批红和掌印权交给司礼监督,程朱理学金、紧、禁三箍,不伦万历皇帝在万历十五年至万历四十三年(万历四十三年,明神宗在李太后宫前举行了大朝会,以平息此案)近三十年没有上朝,或者继位后的四十八个房间没有上朝,他无法完全架空。
万历皇帝在28年内没有上朝 为什么他的权力没有架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