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开国将领耿彦只是一个侯爵。虽然他也是“云台28将”之一,但他只排名第四。此外,排名第一的邓禹和另一位将领寇迅也在《后汉书》中一传。为什么《后汉书》的作者让耿彦单独列出一个传记?
在我看来,《后汉书》的作者有这样的安排,主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img]525362[/img]
第一,耿岩很忠诚。
这是耿最大的特点。我们可以举三个例子来解释。
首先,当耿燕跟随父亲耿况攻击燕王彭宠时,他表现出了细心和忠诚。当时,彭宠和刘秀开战,刘秀命令耿况和耿燕的父子带领军队攻打彭宠。当时,耿没有多想,所以他准备去攻击。
事实上,当时的情况非常复杂。一方面,耿况刚在耿耿的争取下投降了刘秀。刘秀对耿况没有任何信任。另一方面,耿况和彭宠本来是好朋友。因此,如果此时进攻耿况,刘秀是否会在战争发展过程中始终信任耿况,这是一个大问题。刘秀很可能怀疑他们会秘密勾结。于是耿妍给刘秀写了一封信,表明了自己的心迹。与此同时,耿耿让父亲耿况把儿子送到洛阳,也是耿耿弟弟耿国,让他为天子服务。叫侍候天子,其实就是当他做人质的时候。刘秀高度赞扬了耿瑜的做法。刘秀放心地把兵权交给耿况,让他打这场仗。
第二,耿当时进攻强敌张步时,由于张步太强,下属建议耿不要忙于战争,让士兵休息。等待皇帝刘秀来。谁知道耿说天子来了,我们应该庆祝他的成功,我们怎么能用战争来麻烦他呢?他毅然发动了进攻。这次进攻伤害了他。可以看出,耿根本不顾危险,真的很忠诚。
第三,耿磊成为将军后,在刘秀建武13年后,他主动将将将军归还给刘秀,只是作为一名普通的侯爵参加了朝廷会议。事实上,这是为了放弃他手中的军事力量,当然,也就是说,忠于刘秀。
[img]525363[/img]
二、耿炎挑重担。
耿耿在战争中从不冒着生命危险,多次勇敢地承担着沉重的负担。每次别人不想做什么,不想打什么仗,他都会主动挑起。特别是与张步的战斗,更体现了耿耿的勇气和坚韧。
张步是西汉末年著名的军阀。他趁天下大乱之机,起兵反对王莽。他在齐地有12个县,兵多将广,可以说是硬骨头。与此同时,张步也击败了尤来和大同的10多万人,威震一时。
耿当时兵力很少,地形也没有优势,还有一些弱兵。刘秀的军队当时还没有到来。但耿燕主动出击,以避免给刘秀带来麻烦。最后,张步不得不率领10多万士兵和马匹,行李6000多辆,向刘秀投降。
与此同时,耿在这场战斗中也被箭射中,流血不止。但他依然坚持战斗,指挥若定,体现了一种顽强的品质。
三、耿耿有高超的作战技术。
耿为什么能多次以少胜多战胜敌人?除了耿岩带兵能力强、勇敢顽强外,更重要的是,耿岩能够在战场上运用心理战、攻坚战、声东击西、避强击弱、围城打援等一系列战术。特别是在与张步的战斗中,张步虽然很厉害,但精兵强将众多,而耿耿则是孤军深入。然而,耿岩可以充分利用运动战,动员张步的军队,打破每一次。与此同时,耿还充分利用心理战来激怒张步,让张步认为耿燕是一个脆弱的人,可以轻松击败他,最终他被耿燕愚弄了。耿的这一系列军事安排使他成为东汉初年最好的军事家。
当时刘秀对他做了一个评价,说耿燕是韩信。刘秀这么说,主要是因为他高度评价耿燕能像韩信一样具有优秀的军事指挥能力。
与此同时,除了韩信这样优秀的指挥能力外,他还处处恭敬敬。特别是在政治上没有欲望和欲望,这似乎比韩信要好。
可以说,在《后汉书》作者眼中,耿耿是一位“德才兼备”的人才。当然,这样的人才应该受到高度赞扬。后汉书 》只有这样,作者才能单独列传耿岩。
为什么《后汉书》中耿瑜排名很高?他的经历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