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史

长平之战赵国人才济济 赵孝成王为什么不放弃?

[img]521787[/img]

公元前260年,秦赵在长平进行了人类冷兵器时代最大的决战。双方都投入了15%以上的国家人口(秦军65万,赵军近50万),并尽最大努力互相争斗。最终的结果是赵国被打败,45万人被杀。获胜的秦军也伤亡了35万多人,这是一场惨败。

长平之战使唯一一个与秦国竞争的赵国成为二流国家,客观地缩短了秦国统一六国的进程。但想告诉你的是,当长平战争发生时,赵拥有比秦国更优秀的军事将军,如战国四大将军之一的李牧;帮助弱燕占领齐70多名城市将军乐毅。这两位将军的能力不亚于老将廉颇,比年轻的赵括强很多。为什么赵孝成王弃而不用?

先说李牧。李牧出生年月失考,姓嬴,姓李,名牧,战国时期赵国柏仁(今河北省邢台市龙耀县)人,战国时期赵国名将、军事家,与白起、王健、廉颇并称“战国四大名将”。
战国末期,李牧是赵国唯一支撑危局的将军,被誉为“李牧死,赵国死”。

[img]521788[/img]

长平战争发生时,老将廉颇采取了坚持不了的策略,与秦军共度三年。在过去的三年里,随着秦国的强大和富裕,库存被消耗掉,全国各地都在等待新粮食。而不是以耕种为主的赵国,更是到了举全国粮食不足半年的困境。赵孝成王急于换廉颇,不敢打仗,已经是板上钉钉的事了。廉颇不敢战斗,被撤退了。赵王想找一个敢于战斗、敢于战斗的军事教练。为什么不用李牧来攻击尖锐的李牧,而是从未上过战场的贵族子弟赵括呢?原来当时的李牧只是一个年轻的边境太守,反复违反赵王的命令,没有得到赵王的青睐。说白了,一是李牧当时资历不足,担任数十万大军的指挥官,二是李牧行军打得太自以为是,赵王对他不放心,弃而不用。长平战争结束后,李牧率领弱小的赵军多次击败强大的秦军,为赵国延续了30多年,那就是后话。公元前229年,赵王迁误杀李牧,七年后赵国灭亡。

我们来谈谈乐毅。出生和死亡年份未知,子姓,乐氏,名毅,字永霸。中山灵寿人,战国后期杰出军事家,魏将乐羊后裔,拜燕将军,被封为昌国君,协助燕昭王振兴燕国。

[img]521789[/img]

公元前284年,他指挥燕国等五国联军攻打齐国,连续70多个城市,创造了中国古代战争史上以弱胜强著称的战例,报复了强烈的齐伐燕之仇。后来,他因为燕惠王的怀疑而去了赵国。他被封在观津,被称为国王。

公元前279年,乐毅投奔赵国后,燕国立即被齐国打回原型。于是燕惠王派人到赵国指责乐毅,说乐毅误会自己想谋杀他,要乐毅回燕国。燕惠王并不是真的想请乐毅回燕国,而是想阻止乐毅为赵国所用。乐毅果然上当,跑在燕赵两人之间,成了“猪八戒照镜子,内外不是人”。长平战争爆发时,乐毅已经是个垂暮老人,又踏上了两艘船,自然不会成为赵军主教练的候选人。而且,在长平战争最艰难的时候,赵孝成王亲自向燕国求助,作为燕国重臣的乐毅之子昌国君乐间也没有帮忙。赵国战败后不久,乐毅就去世了,连史书都没有记载。

从字面上讲,赵确实比秦有更多的军事人才。但不幸的是,这些著名的将军要么是不合时宜的,要么是没有优越的客观条件。赵的失败与他们没有直接关系。请选择您想要保存的内容并粘贴到此文本框中


长平之战赵国人才济济 赵孝成王为什么不放弃?长平之战赵国人才济济 赵孝成王为什么不放弃?

,,,,,,,,

  • 春秋战国时期的合伙人:苏秦和张毅相互反制,相互依赖
  • 苏秦用来吃饭的品牌是“合纵”,即六国诸侯实行纵向联盟,共同对抗秦国。秦国在西方,六国土地南北相连,故称合纵。张仪用来吃...

  • 战国名将廉颇是怎样的人?廉颇生平事迹简介
  • 廉颇在战国是个叱咤疆场的汉子,在疆场厮杀无数载,为赵国立下赫赫战功。他是个具有传奇色彩的人,在他的身上发生了很多故事...

  • 为什么白起被称为战神?秦王为什么要杀白起?
  • 战神白起 作为战国时期秦国的将军,白起为秦昭王战斗了无数次,讨伐了六国,使六国人民感到害怕;作为一名指挥官,他善...

  • 揭秘:秦二世胡亥与公子扶苏之间有着怎样的故事
  • 胡亥的即位完全是赵高为了自己专权而一手策划的,在秦始皇的众公子中,胡亥论才干绝对不够即位的资格。他的长兄扶苏是最优秀...

  • 蒙田横扫匈奴,却成了宫廷斗争的陪葬品
  • 秦朝一代著名将军蒙田将军给世人的印象是,他扮演了匈奴和修长城的武夫角色。历史上的蒙田将军真的是这样一个人物吗?这只是...

  • 孙斌与庞涓谁更厉害?孙斌与庞涓有何历史故事
  • 一代奇人鬼谷子门下有两位得意门生,此二人便是魏人庞涓与齐人孙膑。孙膑、庞涓都是战国时期的风云人物,春秋战国的舞台,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