耿耿、耿秉、耿恭的故事。
耿是东汉开国名将,跟随刘秀建立东汉,曾收复46县、300多个城市,一生功勋累累,在云台十八将中排名第四。成语“有志者事竟成”的典故来自耿炎。事实上,耿家当时有几位著名的将军,比如耿彦的两个侄子耿秉和耿恭,他们都是东汉著名的将军。他们都为东汉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这一次,让我们来谈谈耿家三位名将的生活和成就。让我们来看看感兴趣的朋友。
[img]521551[/img]
耿弇
“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明朝人胡寄垣说的这句话,大家一定都很熟悉,但“有志者事竟成”这六个字最早是东汉刘秀称赞耿耿的一句话!!!
一开始,光武帝刘秀初来到河北,情况非常困难。在关键时刻,耿耿说服他的父亲带领他的军队回到刘秀身边,并为光武帝占领了河北的大部分地区,从而实现了光武帝的初始基础!!!齐王张步20万兵马在不到10天的时间内被摧毁,为光武帝奠定了半壁江山。刘秀称赞耿耿:
“过去,韩信破历以开基,今将军攻祝阿以发财。这一切都在西边,功相成。韩信的攻击已经下降,将军独立竞争,他的成就很难相信。将军在南阳建立这一伟大政策之前,常常认为落落难合, 有志者事竟成!”
耿耿21岁起兵,22岁崇拜将军,23岁时在食邑两县退休,34岁时回家游览山川。它真的比人气更受欢迎。许多人认为他们在30岁时还没有长大。耿耿在30岁时横扫了中国的大部分地区,帮助刘秀统治世界。
[img]521552[/img]
耿恭
耿恭是耿耿的侄子。耿恭一生中最大的伟大事业就是坚守西域。“十三将士归玉门”的事迹激动人心。每次读起来,总会让人泪流满面。
公元73年,东汉重建西域都护府。耿恭担任戊校尉,两千汉军驻守西域都护府。匈奴包围西域的2万人不久。坚守半年多后,都护陈牧力战殉国,天山南麓自己的校尉关宠驻地守军也全军覆没。耿恭死守疏勒城,北麓。没吃的,先宰牲畜,然后是树皮草根,最后只好把皮甲和弓弦的兽筋煮软吃。一年后,城里只剩下几十名士兵可以战斗,但几乎被撕成布条的汉军旗仍在疏勒城上空飘扬。匈奴单于敬耿恭是个汉子,派使臣招降,结果进城就被五花大绑押到城头斩。然后在匈奴兵面前把使臣的肉一块一块地切下来煮。这就是“壮志饥餐胡虏肉,笑着喝匈奴血”的原因。
就在匈奴决定发动总攻的时候,2000名汉族援军先锋终于出现在疏勒城外。此时,只有26名士兵能站在城里。在掩护撤退的过程中,数百名骑兵英勇牺牲了国家。当汉军回到玉门时,只剩下13人了。
耿秉
耿秉深入天山,斩首数千级,被崇拜为征西将军。十多年后,耿秉向皇帝写信:
“昔武帝单极天下,欲臣虏匈奴,未遇天时事遂无成。幸运的是,他被天授,北虏分争,以夷伐夷,国利也!”
因此,东汉永元第一年北伐匈奴,以外戚窦宪为指挥官。事实上,窦宪是个花花公子,他只是一个名义上的指挥官。窦宪前一年犯了重大命案,急于找到自己的职业来抵制犯罪,而他的妹妹此时正以太后的身份听政。@ 窦宪成为永元元年远征的名义指挥官,而实际指挥官又是其他人,这个人,就是副指挥官耿秉。
[img]521554[/img]
耿秉带领耿家将领中的后起之秀耿奎、耿谭与北匈奴单战于稽落山,大胜,并一路追逐北方, 直到私渠比海,大获全胜,前后共斩首名王以下13000级,缴获马、牛、羊、骆驼等牲畜百余万头。北匈奴81部电影共有20多万人向汉朝投降。两年后,左校尉耿奎率领他骑了800英里到金微山(今俄罗斯阿尔泰山),包围了残疾人,一场战争,逮捕了他的母亲,名王5000多级,并缴获了他所有的宝藏牲畜,只有北单与少数部门逃脱——汉匈300年战争终于结束,北匈奴灭亡。
在东汉两百年的历史中,耿家培养了两名将军、九名将军、中郎将军、羌族队长、刺史和数十百块200块石头。耿家一代又一代地忠于汉朝,功绩突出,但从不依赖宠物和骄傲。这个东汉的第一个将军,应该永远被历史铭记!
耿家三位东汉时期的名将,他们的生活是怎样的?取得了哪些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