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端的故事。
也许很多朋友不知道吕端是谁。吕端是北宋的一名官员,出生在宦官家中。然而,他从小就勤奋好学。入仕后,他从佐郎一步步成为宰相,可以说是非常励志的。宋太宗称吕端为“小事糊涂,大事不糊涂”,此后又出现了“吕端大事不糊涂”等典故。这一次,我将向大家介绍吕端的角色,谈谈他一生的成就,以及他的生活方式,看看他的“大事不糊涂”指的是什么。
[img]521577[/img]
明代思想家李志有一个自题联,说: 诸葛一生只谨慎,吕端大事不糊涂。 意在利用三国时期的诸葛亮和宋代首相吕端的行为来鼓励自己。后来,毛主席用他的话赞扬了叶剑英元帅,这是众所周知的。
大家都知道诸葛亮“一生只谨慎”的故事,但知道吕端“大事不迷茫”的人并不多。那么,吕端在那些大事上“不迷茫”呢?
先介绍一下吕端这个人。后唐清泰两年(公元935年),吕端出生在一个官家,从小勤奋进取。他的父亲吕琦是后晋时期的兵部侍郎,他的兄弟吕胤(避赵匡胤的禁忌,改名为吕余庆)参与了“陈桥兵变”的全过程,成为宋朝的开国功臣,最终成为宋太祖赵匡胤的亲密臣民。吕端的官场之路凭借兄弟在朝中的地位,可谓顺风顺水。他一路从知县到知州,然后奉命镇守四川成都府。宋太宗赵匡义时,官拜右劝医生参政。
[img]521578[/img]
宋太宗赵匡义一直对吕端印象深刻。到道元年(公元995年),他想让吕端当宰相,但有人提出不同意见,说:“(吕)端很迷茫。”太宗不同意,说:“(吕)小事迷茫,大事不迷茫”。太宗这样评价吕端是有根据的,有一件事最能说明“吕端大事不迷茫”。:
当时,大宋的西边是西夏。当首领李继迁带兵入侵西部边境时,保安(今陕西省志丹县)军事演奏报告逮捕了李的母亲。得知消息后,太宗召时任枢密副使寇准商量,打算杀死李母,以惩罚李继迁的叛逆行为。吕端知道后,立即见到太宗说:“过去,项羽抓住刘邦的父亲和岳父,想做他来威胁刘邦,但刘邦说:“如果你想做饭,我希望给我一杯肉汤。任何想谋天下大事的人,都不顾自己的亲人,更何况像李继迁这样叛逆的人。陛下今天杀了他的母亲,明天能抓住他吗?若抓不住,那就是白白地与李继迁结仇,更加坚定了他反叛的决心。太宗问:“那该怎么办?”
[img]521579[/img]
吕端说:“以我的愚蠢,我可以把他的母亲放在延州,派人来养活他,以便向李继迁投降。虽然他不会立即投降,但他仍然可以抓住他的心,他母亲的生死命运也掌握在我们手中。”太宗拍了拍大腿,说:“如果不是你的提醒,这几乎毁了我的大事。”
因此,赵匡义采纳了吕端的意见,将李母安置在延州。不久,李母在延州去世,随后李继迁去世,但李继迁的儿子纳贡最终回到了宋朝。史书说:“这是吕端的功劳。”由此可见,吕端在军国大事上的表现确实非凡。
相信吕端在处理其他军国大事时,也是“绝不糊涂”,肯定成就颇多,给宋太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宋太宗才能排众议,让吕端当宰相。结果吕端当了宰相,成绩真的很好。史书评论说:吕端“为了相持重,为了简单”,非常称职。
吕端为人、为官最大的特点就是政治意识大致,以清简为务。宋太宗死后,吕端挫败阴谋,扶持王子真宗即位,以功加右仆射。咸平两年(公元999年)以太子保致仕。
咸平三年(1000年),吕端去世,享年66岁。朝廷把他追成司空,死后的头衔正惠。
吕端的生活方式是什么?[大事不糊涂]是什么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