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朝代的兴衰与变迁,生动的历史人物,在历史的长河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记,接下来带你走进赵构的故事。
南宋时期,面临着非常严重的民族危机,北方金国南下,北宋两位皇帝,赵构不得不南迁建立新的宋朝政权,历史上称为南宋,但面对这样的耻辱,宋高宗总是不愿意北伐,收复失地,作为皇帝,这是不是太懦弱了?宋高宗为什么不愿意北伐呢?宋高宗到底看重什么?
1.宋高宗怕死。怕死是人之常情,但怕死的人当皇帝是悲剧。赵构之害怕是有原因的。
靖康之乱刚起,金人围攻开封,宋钦宗打算割地求和,还把弟弟康王赵构、少宰张邦昌送到金营充当人质。也算赵构运气不错,后来钦宗以肃王赵枢代替康王赵构为人质,使他免于受苦。
不久之后,金人第二次南方犯罪,宋钦宗又投降了。他派王云为和谈大使,和康王赵构一起去了金营,想割三镇求和。没想到,赵构和王云半途而废,被愤怒的人围攻。群众把王云当成卖国贼。杀人后很快,康王赵看到民怨沸腾,不敢去金营,于是躲在相州。这样,赵构又逃脱了。
[img]520007[/img]
赵构因祸得福,因为他没有在京师,所以当金人带走开封皇帝和赵的子弟时,他又逃脱了。其他王子都被俘了,皇帝落在了他的头上。
然而,经历了靖康的变化后,宋高宗赵构非常害怕金人。因此,南宋开国时,他不敢定都在开封。他想把首都迁到长江以南。离金人越远,他就越有安全感。由于李刚主张抗金和迁回旧都,赵构干脆解雇了他,重用了黄潜善和王伯彦两位大臣。
李刚被罢后,朝野哗然。太学生陈东挺身而出,请朝廷留住李纲,罢免黄潜善和王伯彦,并带领皇帝返回开封亲征。进士欧阳澈也写信责骂朝廷的投降派。宋高宗勃然大怒,甚至下令将陈东和欧阳澈斩首东市。
2.从一开始,宋高宗就想和平。他不想计划反击,只想取悦金人。他派特使王伦去金营,幻想休战议和。他也很满意。但事与愿违,金人不想谈判!
当宋高宗的特使王伦来到云端与宗翰见面时,宗翰不但没有谈判,反而把他押了下来。在金国高层,宗翰是一个著名的鹰派人物,他特别鄙视宋朝。金兵一进攻,南宋皇帝就望风而逃,这无疑让宗翰更加鄙视。一个国家的国王没有使用这种程度。谈判的资格是什么?
南宋柱石,抗金英雄宗泽连续上了24道奏疏,要求皇帝回到开封,但这些奏疏石沉入大海。宋高宗害怕与金人作战,但他忽视了宗泽的北伐计划。国家陷入困境,朝廷没有进取精神,在一个安全的角落里,偷生活,醉死。
[img]520008[/img]
一个不进取的皇帝怎么能有一个进取的帝国?越不进取,越被动挨打。
建炎三年(1129年),宋高宗为了让金人满意,干脆不要面子,不要尊严。我是金国的藩臣,所以总部。他派使臣洪浩到金国议和,宣布愿意去正朔尊号,也就是说没有皇帝的称号。俗话说,弱国没有外交。你越软弱,敌人就越看不起你。一向鄙视宋人的宗翰再次拘留了宋使。
他甚至给金国统帅宗翰写了一封恳求乞讨的信,几乎没有任何尊严。我们来看看片断:“古代有一个国家被迫危亡,但它只是守卫和奔跑。今天的守则没有人,以奔则没有土地。......所以前者甚至奉书,愿意削掉旧号,这是天地之间的一个大金国家,但尊重是独一无二的,何必劳师远涉而快!”
这封信的唯一作用是让金人毫无顾忌地对南宋发动前所未有的大进攻。
3.金人大举南侵,高宗赵构展示了他出色的逃跑技巧。我也接受了从建康逃到杭州,然后逃到州,从明州逃到舟山群岛的定海县,从定海逃到温州。
这时,一个人的出现,让高宗赵构仿佛抓到了一根救命稻草,这个人就是秦桧。
秦桧对宋高宗了解太多,了解他对金人的恐惧,了解他的心理。皇帝叫秦桧入对,问他对时局的看法。秦桧不慌不忙,自信地说:“要想天下无事,就必须从南到北。”也就是说,南宋完全放弃了中原,北方属于金国,南方属于南宋。只要北方的归属明确,承诺不收复,还是可以和金国谈判的。
[img]520009[/img]
秦桧太知道皇帝需要什么了。他的话震惊了皇帝的心。宋高宗对秦桧恨晚,兴奋地对辅臣说:“秦桧朴忠过人,我喜而不眠。”
事实上,宋高宗没有发现朝廷不抗日战争,但大多数爱国士兵和人民抗日战争,随着岳飞、吴杰、吴林、刘凯等著名将军的崛起,南宋开始逆转战场。但一个人思想的高度决定了一个人事业的高度,宋高宗是一个贪婪的皇帝。爱国士兵在战场上的成就只是与金人谈判的筹码。
高宗赵构对死亡的恐惧不仅是对金人的恐惧,也是对武将权力过大的恐惧,会杀死他的生命。就这样,岳飞、韩世忠等人的兵权陆续被削减,北伐当然结束了。事实上,在赵构的脑海里,从来没有“北伐”这个词,只有“议和”这个词。
为什么宋高宗赵构总是不愿意北伐?他看重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