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时间的推移,历史在不断发展,让大家摆脱历史的迷雾,回到刀光剑影的时代,看卫国的故事。
在春秋战国时期,有数百个诸侯国。在这样一个竞争激烈、战争激烈的时代,一些大国或强国可以生存下来。虽然这个国家不是一个大国,但它已经存在于秦朝。即使秦始皇统一世界,他也不屑于摧毁它。
吴王的弟弟季札曾周游列国,以远见卓识说,他曾评价卫国“卫多君子,其国无患”今天要讲的这个小国就是这个君子之国。
战国初期,实力较弱的魏国首先在魏文侯的领导下开始改变法律。雄心勃勃的魏文侯重用卫兵李悝,在中国进行了强大的改革;重用卫国吴起进行军事改革,建立了武卒制度,训练了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重甲步兵魏武卒,首先在诸侯中称霸。
秦孝公重用商鞅变法图强,使秦国成为西方大国,夺取了当年被魏国占领的数百里河西之地,从此弱秦成为强秦。商鞅又称卫鞅,也是卫国人。
[img]517276[/img]
秦国质子异人质于赵邯郸。吕不韦去邯郸做生意的时候,遇到了异人,觉得奇货可居,于是投资异人,最后支持异人登上秦王位。吕不韦也成了秦国一人之下的丞相,权力倾向于朝野。吕不韦也是卫国人。
面对秦国吞并世界的野心,燕国王子丹在豪侠田光的推荐下,遇到了游览燕国的卫国人荆轲,从此在易水边有了一首悲歌。风萧萧,易水寒,壮士一去不复返。
这些人物中的任何一个都是能称霸全国的人,卫国有很多绅士。这是真的。难怪孔子在列国旅行了14年,在卫国呆了10年。
事实上,卫国建国还很早。第一代君主是周文王的九子康叔。据说41是君主。这个国家存在于907年。它是周朝生存时间最长的诸侯国,也是最后一个被摧毁的诸侯国。事实上,卫国并不是一个弱国,但它从未成为一流的强国。主要原因不仅是大量人才的流失,而且与卫国频繁的内乱密切相关。
周平王东迁时,卫国卫武公曾派兵帮助周王平荣。卫国在武公时期一度强大,成为诸侯的首领之一。卫国的衰落始于国家诉讼的混乱。卫庄公立长子公子成为王子,后来与宠妾生下了妾。卫庄公要求他带兵。当时,一位大臣建议卫庄公带兵。恐怕将来会有叛乱,但卫庄公没有听。
魏庄公死后,他的儿子成为了魏桓公。在魏桓公继位的第二年,国家呼吁傲慢和奢侈,魏桓公放弃了他的职位。从那以后,国家呼吁与郑国的叔叔段交朋友。谁是叔叔段?是春秋霸主郑庄公的同胞弟弟,也是一个想谋权篡位的人。
[img]517277[/img]
在共叔段的帮助下,州号召集结了卫国流亡的人,发兵攻打卫国,成功杀君,成为春秋第一个成功篡位的公子。作为卫国国君的州号,他还想帮助共叔段夺取政权。结果他篡位夺政,但他很好战,没有安抚人民。结果,卫兵不支持他,所以大臣杀了他,迎接了卫桓公的弟弟晋,成为了魏宣公。
从那以后,卫国一片混乱。卫宣公私通父妾,强行抢媳妇。他派人杀了儿子,因为他害怕儿子的报复。还有卫一公好鹤等事情。这样的卫国怎么能强大?
到了魏文公时期,文公想要恢复康叔和武公时期的盛况,开始轻赋薄赋,经常反思,但这种情况并没有持续多久。晋公子重耳为了躲避灾难而流亡各国。于伟文公来到卫国16年,求助于卫国,却被卫文公无礼对待。
重耳回到晋国后,成为晋文公。后来晋文公向卫文公之子卫成公借路救宋,被卫成公拒绝。晋文公解决宋国问题后,新仇旧恨一起计算,发兵攻打卫国,卫成公逃到陈。最后,在周天子的帮助下,宋成公和晋文公修好了。
春秋晚期,卫国孙、宁的专权,君臣关系不和,国力进一步弱化。进入战国后,卫国终于在公元前254年被魏国吞并,成为魏国的附庸。卫公也先经历了降侯,然后成为了封君。诸侯国的封臣被称为君主。当年,义渠是一个国家。秦合并后,义渠王成为义渠王。后来,他想让秦王改回义渠王的称号,最后被宣太后诱杀。
[img]517278[/img]
在统一战争中,秦摧毁了六国。作为魏国附庸的卫国,秦始皇灭他自然很容易,但秦始皇根本不关心这个名存实亡的小国,不屑灭他。直到公元前209年,秦二世才摧毁了这个名存实亡的卫国。
卫国有很多人才。如果卫国国君能像其他国家的君主一样认识人,而不是内乱,我相信卫国当时也能成为一个大国。不幸的是,卫国人才众多,导致人才流失。再加上内乱,它最终未能成为一个大国。
为什么卫国没有成为春秋时期的大国?原因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