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对后人的评价并不一定很好。现在很多人实际上受到了尊重刘和贬低曹的思想和《三国演义》小说的影响。如果我们必须在曹操和刘备之间选择一个,许多人可能会不由自主地偏向刘备。然而,事实上,曹操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样,比如对待陈林,他曾经帮助袁绍责骂曹操,但最终被曹操俘虏后,曹操不仅没有责怪他,而且重用了他。为什么是这样?
[img]517847[/img]
陈琳骂曹,曹操没有杀他,而是重用了他的故事,这已经成为历史上的一个故事。先说说“陈琳骂曹”是怎么回事。
陈林是三国时期非常著名的作家,也是“建安七子”之一。原来,他是将军何进的主要书籍(相当于书面秘书)。当时,何进准备引进朝廷来帮助对付朝廷宦官。当时,陈林坚决反对,认为这是为了摆脱一群狼和一群老虎。但何进不听他的话,最终导致了灾难,导致了董卓的专权。
何进被杀,陈琳逃到袁绍身边。后来袁绍和曹操越来越大,成为北方两大诸侯,势如水火,终于爆发了官渡之战。官渡之战前,陈琳为袁绍写了一篇战斗号召“为袁绍打豫州文”。
官渡战争结束后,袁绍大败,陈琳无处可逃,被曹操活捉。曹操骂陈琳说,你只是写号召,骂我。你为什么要骂我的祖父和父亲?陈琳说,我别无选择。箭在弦上,我不得不把它寄出去。
曹操饶了陈林,并封他为司空军师祭酒(军师祭酒的官职是曹操最早设立的,曾经是曹操最信任的谋士郭嘉)。后来,他被提拔为总理的门下督。
让我们看看陈林写的《为袁绍叫豫州文》。可以说,陈林骂得很开心,从头到脚骂曹操,把曹操做的一切都损坏了。但曹操为什么不报复陈林呢?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原因。
[img]517848[/img]
首先,陈琳的文章缓解了曹操的偏头痛。曹操认为陈琳的文章有治疗疾病的奇效。
这个理由很讽刺,对吧?这真的不是胡说八道。据史料记载,曹操当时正遭受偏头痛。侍卫们给他看了陈林的号召。曹操出了一身冷汗,然后偏头痛就好了。
当然,这里的意思不是陈琳的文章真的可以治愈疾病,而是他的文章写得很好,曹操非常欣赏。众所周知,曹操是一位文学爱好者,也是一代文学爱好者。他非常欣赏那些能写好文章的人。他欣赏陈琳的文章。即使陈琳在文章中责骂他,他也不在乎。
第二,陈琳骂的话是真的,曹操无可辩驳。
官渡大战结束后,曹操抓住了陈琳,他指责陈琳的是这句话:“清昔是本初移书,可罪孤,恶止其身,何必及父祖邪?” 曹操只说陈琳不应该骂他的父亲和祖父。很明显,陈琳指责他的话是对的,他做了什么。但陈琳在用语上过于夸张,道德判断的色彩过于浓厚。但大家都知道,这是号召的格式,陈琳的语言,没有错。
[img]517849[/img]
@ 曹操唯才是举,而陈琳确实是个天才,曹操舍不得杀人。
曹操最喜欢的是人才,“唯才是举”是他第一个提出的,不同于之前的“察举制”。“察举制”主要是从道德层面来判断人才,而“唯才是举”根本不考虑一个人的道德问题。只要它在行军和治理国家方面有用,它就可以使用。陈琳就是这样一个才华横溢的人,他最大的才华就是写得好,曹操需要这样一个写武文的人。后来曹操出兵打仗的时候,陈琳每次都要写号召。
第四,陈琳归属曹操后,真诚跟随曹操,不反对他。
魏晋文人很骄傲,很骄傲,很少向权贵低头。你衡反对曹操,那样骂曹操,从不向曹操低头,曹操也没有杀他。最后,曹操忍不住让他出去让黄祖杀了他。曹操没有杀他。曹操杀了孔融,孔融不断反对曹操。然而,即使曹操杀了孔融,曹操也找不到孔融骂他的借口,但曹操认为孔融侮辱了礼仪(孔融说父母对孩子不好,只是一个容器)。由于陈林属于曹操,后来没有反对曹操,曹操也没有理由杀了他。
[img]517850[/img]
第五,曹操不杀陈琳,可以争取更多的人才。
曹操放了陈林,还给了他一个官员。每个人都会认为曹操是一个慷慨大方的人,是一个渴望人才的人。世界上所有的人才都会对曹操很认真。可以说,陈林事件为曹操做了一个活广告。曹操的人才也是三国诸侯中最多的,这可以证明这一点。
陈琳辱骂曹操。为什么他被俘后没有被报复和杀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