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张昭,大家都会想到什么?下面介绍一下这个人的历史事迹。
三国时期的东吴,从无到有,再到后来的发展延续,最著名的可能是最初的父子三人,孙健和他的两个儿子孙策孙权。他们是君主,也有一些老大臣跟着他们。张昭就是其中之一。他是孙策临终前任命的托孤大臣,把年轻的孙权托付给了张昭。张昭尽力帮助孙权。后来孙权烧了张昭的房子。怎么回事?
[img]518468[/img]
孙策托孤独的时候,曾经告诉张昭:“如果仲谋不做任何事,你就自己拿。正复不克捷,慢慢西回,不用担心。”你觉得前半句眼熟吗?是的,这句话的意思和刘备托孤诸葛亮的时候差不多。然而,孙策的话在前,刘备在后,刘备被视为“剽窃”的最后一句话。
光是这句话就能看出张昭在东吴的地位。张昭很有才华,就连狂人你衡也是《三国演义》中敢在曹操面前不穿外套,打鼓后骂曹操的人。他非常欣赏张昭的才华。这样一个骄傲的人,能让他佩服,一定是真才实学,绝对不掺假,远胜于他。
[img]518469[/img]
至于孙权为什么要烧张昭的房子,那是232年,公孙渊反魏,向吴称臣,并要求里应外合打击曹魏。孙权同意了,但张昭一直劝他,公孙渊的意图不简单。万一他改变主意,不仅东吴的使者回不来了,世界也会笑。孙权一直想攻击曹丕。他听不进张昭的话,甚至拿着刀对张昭生气。
张昭只说他知道自己不听话,但他怎么能忘记太后临终的委托呢?想起过去,孙权和张昭忍不住一起哭了起来。然而,孙权后来派了一名使者。张昭知道后,他根本没有上法庭。他呆在家里。孙权命令人们从外面用土封住大门,告诉他你不要再出去了。张昭还用土封住了它,告诉孙权我不打算出去。君臣之间的对峙,直到他派出的使者被杀,才终于有了转机。
[img]518470[/img]
孙权后悔了,想让张昭出来,但张昭拒绝了。孙权是君主,脸还是要的,就放火烧了张昭的房子,想这样逼他出来。结果张昭理不理他。孙权觉得无聊,让人扑灭了火。他站在他家门口。后来,张昭的儿子再也受不了了。他帮助张昭,这两个人终于和解了。
由此可见,张昭一定是对东吴和孙权忠诚的。因此,他想到了介子推。他愿意割肉给重耳吃,但后来他一点也不贪奖。重耳也想通过放火强迫他出来,但他们很悲剧。介子推被烧死了,但张昭没有。他的生命不应该死。
张昭对东吴尽了最大的努力。孙权为什么要烧他的房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