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昭的性格特点是什么?
每个三国迷都熟悉“内事不决问张昭,外事不决问周瑜”这句话。张昭是孙策时期和孙权早期东吴的重要大臣之一。虽然张昭是一位内政天才,取得了许多成就,但他的性格并不完美。从三国历史来看,张昭应该有偏执的人格障碍。
偏执型人格障碍,又称妄想型人格,是指患者的大脑被某个想法所占据,并不断合理化并付诸行动,从而排除了其他或许更合理的想法对上述想法的限制和平衡能力,从而使自己完全陷入一种狭隘的想法和行动。常见症状有:
固执、心胸狭窄、嫉妒、自我评价过高;
对挫折和失败过于敏感,如果被质疑,就会有争论、诡辩,甚至冲动攻击和好斗;
经常有一些超价的想法,不安全,不愉快,缺乏幽默感。
总之,偏执型人格障碍患者往往处于警惕和紧张状态,寻找怀疑偏见的依据,对他人的中立或善意动作歪曲采取敌意和蔑视,对情况前后关系缺乏正确评价,容易产生病理嫉妒。
[img]515447[/img]
与孙权赌气
从记录中可以看出,张昭非常固执,及时坚持自己对一些与优雅无关的事情的看法,甚至不考虑自己和对方之间的差距。这种性格特征已经进入了偏执型人格障碍的范围。
治疗偏执型人格障碍最大的困难在于患者不知道。许多患者不认为他们的固执是一种心理障碍,而是一种正常的人格特征。因此,在工作场所,如果我们经常固执地与同事发生冲突,我们不妨反思一下我们是否属于偏执型人格。只有经常反省,我们才能成功。
张昭人物简介
[img]515448[/img]
张昭(156-236年),字布。徐州彭城(今江苏徐州)人。
孙吴重臣三国时期。东汉末年,张昭南渡扬州避战。孙策创业时,任命他为长史、抚军中郎将,任命张昭文武之事。临死前,孙策将弟弟孙权委托给张昭,张昭率领群僚辅立孙权,安抚人民,讨伐叛军,帮助孙权稳定局势。张昭在赤壁之战中主降论。孙权代表车骑将军时,任命张昭为军师。孙权被封为吴王后,拜其为绥远将军,封由拳侯,此后曾参与写朝仪。孙权两次要成立丞相时,大家都推荐张昭,孙权以张昭敢于直言不讳、性格刚直为由,先后用孙邵、顾雍。
黄龙元年(229年),孙权称帝后,张昭以年老多病为由,还官位及其统领部属,改拜辅吴将军、班亚三司,改封娄侯。晚年,他不参加政治活动。他在家里玩《春秋左传》和《论语笔记》,现在都丢了。嘉禾五年(236年),张昭去世,81岁,后名“文”。
张昭的性格特点是什么?他的经历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