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谈谈李自成的故事。
1644年,李自成达到了人生的巅峰。他先是在西安当皇帝,建立了大顺政权,然后挥手东征。他在不到三个月的时间里突破了北京,崇祯皇帝上吊自杀。然而,大家都没想到的是,仅仅一个月后,李自成就从巅峰摔了下来。4月底,李自成在山海关被吴三桂和清军联合击败。失败后,李自成不得不从北京撤回西安。
[img]511499[/img]
原来,李自成的情况很好,占据了中国北部、河南、山东、湖广等地,江南等地可以确定。然而,在李自成被清军击败后,清军顺势入关,占领了北京、山西等地,并全力攻击陕西李自成。李自成的大顺政权压力急剧增加。
与此同时,明朝南方也获得了宝贵的呼吸时间。原来,李自成占领了河南和山东,可以南下。以大顺军的士气和明军的腐朽,南明即使有长江也不可能守住,但清军的入境让李自成不知所措,根本不可能南下。清军也忙于与李自成交战,未能派兵南下,这给了南京南明政权难得的和平时期。
在此期间,明朝的官员们做了一件大事——拥有皇帝,这个国家不可能有一天没有君主。崇祯皇帝死后,拥有新君是明朝的首要任务。南京是明朝的首都,有一套完整的朝廷机构。当时,南京兵部是南京朝廷的最高官员。在史可法的主持下,南京进行了紧张的筛选和准备。
[img]511500[/img]
最后,在凤阳总督马士英和江北四镇军阀的大力支持下,福王朱由松登基。朱由松是万历皇帝的孙子和崇祯皇帝的堂兄。福王登基的道路相当曲折,但这不是本文讨论的重点。想了解的读者可以阅读作者之前的文章。
另一方面,李自成原本与明朝不同,但清军入关后,李自成决定调整战略,试图缓和与明朝的关系。根据《永历实录》记载,李自成“闻南京立天子,想归附,不知道怎么介绍”,有史料《李贼复史军门书》记载,李自成曾写信给史可法表达和善意。那么这句话可信吗?李自成有可能和南明和解吗?
作者认为这种可能性很小。@ 李自成和明朝有杀君之仇。在中国伦理中,“杀父之仇,不共戴天”,皇帝是他的“君父”。明朝官员和李自成就是这种不共戴天之仇。明朝绝大多数高级官员都被传统儒家思想所浸透,不可能在他们的思想中违反儒家伦理,基本上不可能与“杀君之敌”李自成和解。李自成自然知道这一点,不可能自讨无聊。
另一方面,从史可法未来的表现来看,即使有李自成的“和解信”,史可法对他的回答也是否定的。,南明弘光朝(朱由松继位后,年号弘光)实行“联俘平寇”政策,即联合清军平定李自成。史可法曾在回复多尔根的信中写道:“伏乞坚同仇之友,全始终之德,合师进讨,问罪秦中。“在史可法和南明洪光朝高级官员的政策中,他们希望清朝能够与他们讨伐盘踞在陕西的李自成,而不是与李自成作战。
当然,现在的历史是马后炮。让深受儒家思想影响的高级官员,如史可法,放弃“伦理”,选择与“杀人敌人”李自成对抗清朝,是不现实的,超越了历史时代。虽然史可法等人的“联俘平寇”政策是错误的,但它并没有完全脱离当时的历史时代。不幸的是,当时没有人能超越时代。
山海关战败后,李自成真的向明朝求和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