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史

司马光和苏轼并非不合理。他们为什么反对王安石的变法?

你喜欢王安石的故事吗?

说到王安石,我们自然会想到“西宁的变化”。今天,人们对这一改革评价很高,但当时却遭到了许多人的反对。一般来说,王安石的反对者是一些守旧的力量。但仔细阅读历史会发现,王安石的支持者基本上是一些投机的奸诈大臣,而反对者是一些绅士,如苏石、司马光、程兄弟等。

理论上,苏轼、司马光等人并不是不讲道理的人,那他们为什么要反对王安石的变法呢?只是他们是守旧的势力,变法违背了他们的利益吗?说实话,这个解释并不太有说服力。那为什么呢?

[img]512099[/img]

当时很多政治家认为王安石没有宰相的天赋。比如三朝元老韩琦,这个人却是一个推行过“庆历新政”的人,深知变法之道,所以他的话很权威。他曾苦口婆心地对神宗皇帝说:“王安石是一位优秀的翰林学士,但当宰相绝对不合格。事实上,这不仅仅是韩琦一个人的观点,可以说是时人的共识。那么,既然王安石不适合当宰相,为什么历史会选择他呢?

据《皇宋通鉴长编纪事本末》记载,苏轼指责曾公亮无法救正朝廷,公亮说:“上与安石如一人,这是天也!“曾公亮曾经推荐过王安石,但后来他并不欣赏他所做的一些事情,所以王安石把他排除在法庭之外。曾公亮的话可谓一句话,“上与安石如一人”,神宗皇帝全力支持王安石的变法事业,听从他的话。为什么会这样?这也是一个机会!让王安石遇见神宗皇帝。当时神宗皇帝只有十七岁,正是血气方刚之际,渴望建功立业。面对西夏的侵扰,燕云十六州被契丹占领,神宗皇帝早就想展示宏图了。此时,王安石提出了军事改革和经济改革的计划,可以说是符合神宗皇帝的意愿。因此,两人一拍即合,君臣联手,开始了浩浩荡荡的改革——“熙宁变法”。

[img]512100[/img]

那为什么王安石不适合当宰相呢?让我们来看看王安石的个人气质和性格。

@ 王安石最大的特点是过于傲慢和任性。

这不是空穴来风,而是有文献依据的。据阮阅的《诗总龟》记载,王安石被罢相后,回到金陵住在州东的刘相故居,在大厅里题字说:“诸葛成当时怎么了?只适合终身卧龙。诸葛亮是蜀汉贤相,受到人们的赞赏,但王安石在这里却极度嘲讽,大有自己的才华太卧龙感慨。@ 据宋人笔记《默记》记载,王安石高中进士后,时任枢密使的晏殊非常欣赏他的才华,专门设宴请他喝酒。在此期间,晏殊推心置腹地说:“我们都是江西老乡,我送你八个字‘能容物,物也容’。这是晏殊经历了宦海起伏后的肺腑之言。但王安石回到客舍,颇为不屑地说:“晏公为大臣而教人,多么卑微!从那以后,他更看不起晏殊,认为宰相喜欢填词宴饮,这个国家肯定治理不好。

当王安石在扬州当官时,有人问韩琦一个奇怪的词,韩琦随便说了一句“王安石知道奇怪的词”。原来是个笑话。没想到,王安石当政后,立即让神宗将时任首相的韩琦赶出首都。

@ 任人唯亲,不辨忠奸。

参知政事后,王安石推行了“新法”,遭到了许多人的反对。在这些反对派中,无论他们的地位和资历有多高,他们都会赶出朝廷。这时,朝廷出现了“权力真空”,不得不用一批“新秀”。而且这些“新秀”大多是投机者,对王安石和“新法”极度阿谀奉承。比如吕惠卿本来是在北京报到工作的,他很赞成王安石的新法,于是王安石破格提拔他,从一个小七品官跳到三司主管的“计相”。此后,他以火箭般的速度提拔了一批所谓的官场“新秀”,如章敦、蔡确、曾布、蔡京等。正是这些人挑起了新旧党争,排挤了大批贤臣,导致北宋内耗下降,最终导致了“靖康之祸”的悲剧。

[img]512101[/img]

第三,极其邋遢,不讲卫生。

北宋以王安石的不修边幅而闻名,据叶梦得《石林燕语》记载,“王荆公性不善缘饰,经岁不洗沐。衣服虽然是凉的,但也不换。“你知道,不修边幅不是你自己的事。他是一名朝廷官员。他整天在公共场合外出。他身上的气味不仅会损害他的形象,还会损害政府的形象,对他人造成不良影响。此外,北宋时期,每十天放一次假,俗称“荀休”,雅称“休沐”。但他仍然经常不洗澡,这让他的同事闻不到他身上的气味。同事们同意每月给他洗一次澡,并免费为他提供新内衣。

魏晋时期,王安石的形象也会得到“扪虱而谈”的美誉,但魏晋是一个病态时代,自然与北宋不同。苏迅曾写过一篇题为《辨奸论》的文章,“夫面垢不忘洗,衣垢不忘浣浣,此人之情也。今天也不是,衣臣虏之衣,食犬之食,囚首丧面而谈《诗》《书》,这不是真的吗?苏迅在这里非常不礼貌地批评王安石,认为脸脏了,衣服脏了就得洗干净,而他就这样蓬头垢面地读圣贤书,真是不成体。

@ 在仁宗皇帝举行的赏花钓鱼宴上,王安石竟然吃了一大盘鱼。仁宗皇帝真的看不下去了,对众臣说:“王安石,诈人也。使误食一粒鱼饵,然后停止。食之尽,不情也。“意思是你误吃一两粒鱼。谁还没吃错东西?但是你王安石明知道这是一盘鱼饵,竟然要把他吃完,这就显得有点不人道了。

通过以上史料记载和时人的评价,我们发现王安石确实有很多奇怪的气质。说他没有宰相的天赋,不是说他没有政治天赋,而是说他没有能力分辨忠奸善恶。宰相是一个特殊的职位,光有才华是不可能的。陈平说得好,“宰相,上佐天子,理阴阳,顺四时,下遂万物之宜;外镇抚四夷诸侯,内亲附民,使卿大夫各得其职。”

[img]512102[/img]

由此可见,宰相最大的职能就是帮助君主,选贤任能,辨别忠奸善恶,让大臣履行自己的职责。如果上下井然有序,政府自然会清明。

毕竟晏殊是个宰相,“能容物,能容物”可谓知言。可惜王安石听不进这个谆谆教诲。“忠言逆耳利行,良药苦口利病”,他把一群忠志之士排除在朝廷之外,用了一群投机阿谀奉承的人,可以说是他最大的错误。


司马光和苏轼并非不合理。他们为什么反对王安石的变法?司马光和苏轼并非不合理。他们为什么反对王安石的变法?

,,,,,,

  • 石守信为何堕落?石守信的堕落与赵匡胤有关吗
  • 因“杯酒释兵权”事件而留名青史的北宋名将石守信,曾是后周禁军的主要将领之一,在抗击北汉和征伐南唐的众多战役中屡立功勋。...

  • 北宋大臣黄潜善是怎样的人 历史如何评价黄潜善
  • 黄潜善(1078年—1130年2月9日),字茂和,邵武(今福建邵武)人,南宋初年宰相,奸臣,官至左仆射兼门下侍郎。 元符三年(1100年)...

  • 宋真宗亲手为三个男人戴花有什么暧昧?宋真宗秘史
  • 为什么宋真宗亲自为大臣戴花?宋真宗即将前往泰山封禅,命令中心让陈尧老留在东京,马知节是大都市的巡逻大使。在离开首都之...

  • 北宋宰相苏辙是怎样的人 历史如何评价苏辙
  • 苏辙(1039年3月18日 —1112年10月25日),字子由,一字同叔 ,晚号颍滨遗老,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北宋文学家、诗人、宰相,“...

  • 北宋宰相曾布的家庭成员都有谁 曾布有子孙后代吗
  • 曾布(1036年11月3日—1107年8月21日),字子宣,中书舍人曾巩之弟,北宋中期宰相,王安石变法的重要支持者,在北宋王安石变法时...

  • 北宋浪子宰相李邦彦:是靖康之耻的导火线
  • 在宋徽宗赵霁的“朋友群”中,除了王福,还有一位著名的“浪子宰相”。“浪子宰相”虽然是人们给他起的绰号,但他真的是当代宰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