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胜败是兵家常事。在这个世界上,常胜将军只存在于书中,就连拿破仑也在滑铁卢失败过一次。但是胜利是奖励和惩罚,将军应该对失败负责。然而,如何最大限度地减少惩罚有很大的智慧。有兴趣的读者一起来看看吧!
据说晚清著名大臣曾国藩带领湘军与太平天国作战时屡战屡败。无奈之下,曾国藩不得不向朝廷写信,如实说明自己的战绩。然而,工作人员认为这将导致死亡,因此他们将屡战屡败改为屡战屡败。虽然意思没有改变,但意思却改变了。突然,曾国藩从一只失败的熊变成了一个勇敢的英雄。因此,曾国藩也受到了表扬。
虽然这种做法通过文字游戏找到了借口,但不可否认的是,它确实非常有效。然而,在唐代,有一位将军像曾国藩一样屡败屡战,但他迎来的不是赞美,而是无情的杀手!
一战成名天下知
在唐朝这个名将辈出的时代,很少有人能记住封常清。虽然他有点像高仙芝的追随者,但英雄不问出处,这并不能掩盖他名将的本性。自从进入军营以来,封常清一直梦想成为一个像高仙芝一样保卫国家的大英雄,即使他是他的追随者。不幸的是,高仙芝看不起他。
据记载,冯常清看起来很丑,有点跛。难怪高仙芝看不起他。谁会把这种人当亲兵?这不是破坏他的形象吗?最后,在冯常清死皮赖脸的恳求下,高仙芝勉强同意,这个男孩很少有一腔热血。
俗话说,人不能长相,冯常清真的就是这样一种人。不久之后,高仙芝对平叛达奚的战斗感到惊讶。这些策略和他想的完全一样!这让高仙芝重新认识了冯常青。从那以后,他们不再是上下级关系,而是更像是多年未见的朋友。毕竟只有名将才能认识名将!
后来,在与大勃律国的平叛中,冯常青凭借出色的军事才能单独清理了大勃律国。这场战争结束后,冯常青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成名,没有人敢说他是高仙芝。十多年过去了,谁能想到丑陋的家伙会成为世界各地备受关注的英雄呢?
[img]510259[/img]
五败五战真英雄
安史之乱爆发后,安禄山穿着征服杨国忠的外衣,迅速度过黄河,直奔长安。冯常清得知后,立即向唐玄宗请命,愿意独自前往东都洛阳招兵,平叛安史之乱。事实上,从这里可以看出,封常清注定要失败,不会有好的结局。
冯常清一到洛阳就很忙。他一口气招募了6万多名士兵,并切断了后路。他计划在武牢(洛阳附近)抵抗安禄山。不幸的是,冯常清失去了计算。在第一次战斗中,敌我之间的差距无疑显现出来。这根本不是一个水平。第一次战败!
封常清没有意识到自己的错误。他一直认为胜败是兵家常事,于是召集残兵与安禄山再战,第二次世界大战再次失败。封常清召集残兵再战,第三次世界大战再次失利,安禄山还攻占洛阳。无奈的封常清与他展开了巷战,第四次世界大战仍然失败。
这终于唤醒了冯常清,不再主动出击,决定退守宣仁门。不幸的是,此时剩下的军队已经消失了,叛军进攻,第五次失败。现在封常清的6万名士兵已经失败了,不得不摧毁城墙,向西逃跑。最后,我在陕西省城市(今河南省三门峡市)遇到了“导师”高仙芝。
愣头青还是真英雄
作为当代名将,封常清屡战屡败,屡败屡战,是什么推动他不要命地向前冲?@ 我们不能否认常清在西域的辉煌成就和他的爱国主义精神。但事情必须有原因,这不能成为他屡败屡战的借口。
正如上面所说,当封常一大早请命出征时,他注定要失败。为什么?安禄山的才华不亚于他们中的任何一个。也许安禄山诚实的外表和温顺的行为欺骗了他们,导致他们掉以轻心,鄙视安禄山。但这不能为封常清的失败买单。失败来自他自己。
安禄山用10万名精英士兵围攻洛阳。为什么冯常清敢自己招募6万名士兵来迎接敌人?虽然士兵不多,但他们能在几天内招募士兵吗?他们都是市场上的人,还没有接受过军事训练。奇怪的是,他们想打安禄山不败!那么,为什么失败后的冯常清要尽最大努力留住洛阳呢?知道你做不到,你是冷头青还是真正的英雄?
俗话说,留青山不愁没柴,有时战略性放弃反而是最好的结果。封常清不可能不明白这些道理,即使不明白,在第一次失败后也应该知道自己没有胜算,从而调整战略。尽管最后一个人有爱国主义的原因,但还是有更深层次的原因。封常清主动请命出征,相当于保证唐玄宗或口头军令。当封常清发现自己不敌时,硬着头皮也要向前冲,否则怎么跟唐玄宗解释呢?
揭秘名将之死
屡败屡战的冯常清逃到陕州后,劝诫高仙芝,叛军正盛,要暂时避开锋芒,坚守潼关。事实证明,这确实是一个很好的方法。只要安禄山进不了关,面对四处平叛的力量,迟早要回家,失败是必然的。那么,唐玄宗为什么要杀了冯常清和高仙芝呢?他们中的一个真的输了,另一个腐败了工资?恐怕没那么简单!
当时,唐玄宗不可能不知道安禄山的反叛力量和形式的危急。在这种情况下,杀死两位当代著名将领并不是为了打败和腐败工资,而是为了更深层次的原因。唐玄宗非常清楚功高震主的道理,封常清和高仙芝的性格相对强硬,难以控制。
唐玄宗很担心。在当时的情况下,有能力的将军可以拯救唐朝,推翻唐朝。他们以士兵而闻名。只要他们能独立出去,他们就能获得更大的利益,尽管高仙芝和冯常清不会。此外,如果你输了,为什么叛军会被引到长安的门口?虽然这是一个很好的计划,但如果他们输了怎么办?你会反过来杀长安,用自己的头向安禄山要功劳吗?
这一切都是未知的。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唐玄宗敢于伤害杀手。事实证明,接管他们旗帜的哥舒翰也使用了他无法坚持的方法。结果,唐玄宗下令出关迎敌,杀死了哥舒翰,导致他无法使用!
事实上,这是当皇帝的常见问题——多疑。特别是在战争时代,这些持有兵权的将军是一颗巨大的炸弹。如果他们用得好,他们可以杀死敌人,如果他们用得不好,他们可以杀死自己。郭子仪也是名将,怎么能安详晚年?并非皇帝对他们毫无疑问,而是对他们更加怀疑,只是郭子仪一直是个听话的老好人,皇帝叫他做什么他就做什么。这不仅可以消除皇帝的疑虑,还可以让皇帝没有理由杀死他。
封常清五败五战的真英雄最终结局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