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侍卫内大臣,感兴趣的朋友们快来看看吧!
清朝“领侍卫内大臣”是干什么的?
《清史稿·职官志》有载:
领侍卫掌董帅侍卫亲军,白内大臣,散秩大臣易卫霸从。
清朝的宫廷侍卫和皇帝都属于“侍卫办公室”的管辖范围。“领侍卫内部大臣”是“侍卫办公室”的最高领导,负责保护皇帝、守卫宫殿和检查宫殿的大门;皇帝巡逻时,负责保护和安全宫殿。
[img]510458[/img]
从统一管宫侍卫的工作职责来看,“领侍卫内部大臣”相当于今天的“中央警卫局局长”;但就统管上三旗亲军的工作责任而言,“领侍卫内部大臣”相当于“北京军区司令”。同时,“领侍卫内大臣”结合其“正一品”的品称,具有正国级的行政水平。此外,清朝的“领侍卫内部大臣”一般都是皇帝亲信的官职,基本上都有参议国政的最高权力。
从这个角度来看,清朝的“领侍卫内部大臣”应该相当于中央警卫局局长、北京军区司令常委、严肃的国家级领导。
那么,这样一个高级的清朝武职官员每年能拿到多少工资呢?
[img]510459[/img]
根据《大清会典》的相关记载,“领侍卫内大臣”的工资主要分为三部分:
1、基本工资-年薪
“领侍卫内大臣”,即正一品在京武官年薪1802,禄米180斛。
根据清代中后期银两和现在人民币的大致换算,一两银可以换算300元左右;如果一斛米大约有130公斤,清代的一斛米基本可以换算成325元。
那么,“领侍卫内部大臣”的年薪是1802*300元=54000元,禄米是180斛*130斤*2.5元/斤=58500元。换句话说,“领侍卫内部大臣”的基本工资约为11万元。
雍正时期,鉴于北京官员的痛苦,雍正皇帝规定给予北京官员“双薪”补贴,也就是说,雍正后期的“保镖大臣”可以获得两份年薪,即22万元。
[img]510460[/img]
2、服务员工资-名粮
“名粮”,即朝廷对高级官员支付随从人员工资的补贴。
根据《大清会典》的记载,朝廷按照“月支银32,米折银12”的随行工资给予高级官员补贴。清朝规定,“领侍卫内部大臣”可配给8名随行人员,每月可获得322份补贴,即每年384份,换算成人民币11.5万元。
3、高薪养廉-养廉银
雍正年间,雍正皇帝实行“高薪养廉”制度,抵制官员腐败。其中,雍正五年来实行了“武官养廉制度”,乾隆十年来形成了明确的制度,规定“领侍卫内部大臣”的年“养廉制度”为900两。
按照上述换算办法,“领侍卫内大臣”每年可领取“养廉银”27万元。
总体而言,清代“领侍卫内大臣”每年领取的工资可达22万+11.5万+27万=60.5万元。
[img]510461[/img]
然而,这只是“领侍卫内部大臣”的正常工资,可以有明显的合法收入。但根据《清史稿·职务官志》记载,“领侍卫内部大臣”有以下工作职责:
1、对各级宫廷侍卫进行评估;
2、选择宫廷侍卫,执掌侍卫升迁贬;
3、对王府官员的选拔和派遣负责;
根据《清史稿·职务官志》的记载,清代的“宫廷侍卫”不是简单的武术人员,而是一群行政水平较高的武术官员。其中,“一等侍卫”的秩序为正三产品,行政水平为副部级;“二等侍卫”的秩序为正四产品,行政水平为正厅级;“三等侍卫”的秩序为正五产品,行政水平为正厅级;“蓝玲侍卫”的秩序为正六产品,行政水平为副厅级。
[img]510462[/img]
清代侍卫形象
更重要的是,宫中侍卫为皇室服务,更容易获得官职晋升。到乾隆时期,从“宫廷侍卫”到官职,再到朝廷枢臣或封疆官员,几乎成了满洲三旗子弟的最佳选择。
然而,这种选择“宫廷侍卫”的巨大权力掌握在“领侍卫内部大臣”手中;此外,进入宫殿后,“领侍卫内部大臣”还负责能够直接决定他们最终命运的巨大权力,如升职、降职和评估。在这样的权力下,可以想象“领侍卫内部大臣”每年能获得多少灰色收入。
此外,“领侍卫内部大臣”还负责选拔和派遣王府的官员和侍卫,这与王府的切身利益密切相关。@ 即使是高高在上的王爷们也要巴结“领侍卫内大臣”,也要有频繁的利益传递。
[img]510463[/img]
清代王府
@ 这一块拿不到台面的灰色收入,才是“领侍卫内部大臣”真正的巨额收入,才是帮助他轻松实现“年收入百万”的根本原因。
参考文献:大清会典、《清史稿·职官志》
清朝领侍卫内部大臣做了什么? 他们的工资是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