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史

晚清时期,新政策和立宪准备 为什么最后都失败了?

很多人不了解清朝的改革,

至少在中国这样一个国家,改革是自上而下的行为。推进改革的人必须掌握权力,拥有绝对控制或得到绝对权力领导人的支持,才能进一步推进改革,否则改革大多会死亡。

@ 清末新政和立宪准备失败的重要原因是没有一个对上下有绝对控制的人谨慎推进改革。

然而,一开始还是有一些,那就是慈禧。

[img]508911[/img]

慈禧当然不是一流的政治家。她对国家的发展缺乏长远的看法。但她有一个非常有价值的想法,那就是实用主义。只要她不突破底线,她就可以尝试任何改革,哪个容易使用,哪个永远不会保守。起初,我认为西方的武器很容易使用,对吧?好吧,然后我用它们来做洋务。后来,我觉得西方的宪法很好,所以我准备立宪。

慈禧把准备立宪期定为九年,这里有她的自私。事实上,像慈禧这样的老人几乎不可能真正把这个国家当作公共工具。慈禧的立宪也看中了载泽所说的立宪三大优势,即外患逐渐轻,内乱可消,皇权永存。

[img]508912[/img]

但即便如此,也要求清廷放弃一些本应属于满洲的既得利益,进行改革。此外,清廷还需要提防汉族立宪派官僚利用改革扩大权力。@ 改革不能太快,九年的宪法期基本上符合这一设定。此外,还必须要求改革的总设计师对上下有绝对的控制,能够有效地响应利益各方对改革的反应。

在当时的清朝,只有慈禧才能做到这一切。

然而,慈禧于1908年去世,导致清廷无法推出另一名合适的候选人来推进改革。载枫没有能力整合各方的利益,更不用说绝对的控制了。权力不再是他手中的指挥棒,而是法西斯。面对各方对立宪的质疑,他不断缩短立宪期,但不敢将权力下放给立宪派,抓住满洲的贵族利益,创造了一个臭名昭著的皇家内阁。

[img]508913[/img]

@ 就连慈禧也明白,她想与汉族地方势力共享世界,载枫试图恢复各省的军事和铁路权力,这引起了当地势力的极大不满。当地离心势力改变了主意,不再愿意忠于清朝法院。此时,清朝真的迎来了建筑将倒塌的时刻。

当然,这不能完全归咎于载枫。载枫没有这种控制。在整个满洲,慈禧去世后,似乎没有比载枫更合适的候选人了。其他人甚至不如载枫。


晚清时期,新政策和立宪准备 为什么最后都失败了?晚清时期,新政策和立宪准备 为什么最后都失败了?

,,,,,

  • 史书上的纪晓岚:身材魁梧粗壮 每天吃肉数十斤
  • 在人们通常的印象中,纪晓岚既是一位文人,当然是一副文弱书生的形象,其实不然,记载中的纪氏却是一个身材魁伟的粗壮汉子。...

  • 出身卑微却是康熙最爱的人,其子被雍正虐杀
  • 飞上枝头 魏琳琅在历史上有一个真正的原型。那个人是康熙皇帝的好妃子。历史上的好妃子出生在辛人库。这种身份的人只能在宫里...

  • 顺治皇帝出家了 即使出家,顺治也会是花和尚吗?
  • 在《鹿鼎记》中,金庸说顺治皇帝出家了,康熙皇帝还派韦小宝去伺候。 那么顺治有出家吗? 当然,他没有出家门。 然而,关于他...

  • 荒唐的天王:洪秀全临死前的话让人哭笑不得
  • 1862年,曾国权率领10多万湘军精锐围困天平天国都城天京。经过激烈的战斗,到1863年底,湘军几乎突破了天京外的所有战略要地...

  • 文化学者曹溶的成就有哪些?主要作品有哪些
  • 通过了解曹溶生平简介得知,曹溶生于公元1613年,卒于公元1685年,享年72岁。在介绍曹溶生平简介的书籍中,都提到了曹溶的生...

  • 遏必隆简介 清朝时期,康熙皇帝的辅政大臣遏制了隆生
  • 遏必隆(?-1673年),牛虎禄氏,满洲镶黄旗人,后金开国五大臣之额也是第十六子。顺治十八年(1661年),与索尼、鳌拜、苏克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