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古人的“禁忌”吗?今天给大家详细介绍一下。
“禁忌”在古代是一件非常严肃的事情,“禁忌”指的是名字,但不是每个人的名字,一般来说,指的是当时的君主和他们自己的名字,对于这些词,他们不能随意阅读,即谐音一般不能。那么,为什么古人如此重视禁忌呢?他们会用什么方法来避免那些不能读的单词呢?
[img]508235[/img]
禁忌,有一个总则记录在《公羊传》中:“春秋是尊者、亲者、贤者。”具体来说,它是圣人、君主、官员、父母等。但并不是每个人都应该避免。例如,对于父母来说,当然,孩子们应该避免父母的禁忌。当然,对于官员来说,当地人应该避免当地官员。但是为了这个规则,有很多有趣的事情。
例如,现在很多人总是“转发锦鲤”。虽然这只是一种愿望,但他们仍然希望带来好运。当宴会举行时,鲤鱼也是一道必须出现的菜。然而,鲤鱼的“鲤鱼”与唐朝皇室的“李”一词谐音。如果你想在唐朝吃鲤鱼,那不是“吃李子”吗?因此,唐朝不允许吃鲤鱼。即使你不小心钓到了鲤鱼,你也必须立即释放它们。
[img]508236[/img]
所以有人想问,明朝能怎么办?“朱”与“猪”谐音。人们不能吃猪肉吗?猪和鲤鱼不是一个概念。不吃鲤鱼没关系。不吃猪肉怎么可能?没有必要担心这一点。在古代,猪有另一个名字,“猪”。还记得鸿门宴,项羽奖励樊迅的“猪肩”吗,那就是猪肘。
陆游的《老学庵笔记》记载了一个有趣的故事。一个太守名田登,与“灯”谐音,不允许当地人称之为“灯”,只能称之为“火”。正月十五,灯笼按照惯例摆放,贴出“三天放火”的通知。突然间,谁能想到这是一个禁忌,大家都以为是真的想放火,很多人都赶着逃命。只允许州官放火,不允许人点灯,也是从这里来的。
[img]508237[/img]
遇到父母的名字就更有意思了。有一个学生父亲的名字里有“谷”。每次读书,他都会把“谷”改成“爸爸”,谷变成“五爸爸”,谷变成“白爸爸”。同学忍不住笑他。你有多少爸爸?
此外,还有同义替代的方法,比如用人代替人,用于李世民,也可以加减笔画。《琅琊榜》中的主人公用这种方法来避免母亲。
为什么古代如此重视禁忌?他们采取了什么方法来避免禁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