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代官员都有自己的制服,会根据官位、爵位等级来区分。经常看到对方穿的衣服,就能看出对方的身份。
不仅是朝廷官员,军队士兵也是如此。
例如,清朝士兵的军服上有“兵”或“勇”两个字。
[img]508690[/img]
为什么也是清朝士兵,军服上有“兵”字,有“勇”字?有什么区别?
虽然“兵”和“勇”只有一个字,但代表的意义却大不相同。
清军服上的“兵”代表正规士兵,清军正统军。
而“勇”则代表乡勇,是从乡里挑选出来的勇敢壮年,在有战事的时候招募,战事结束后解散,类似于雇佣军。
虽然他们都要在战场上战斗,但他们的地位和身份却大不相同。
[img]508691[/img]
清军入关前,他的主要军事力量是八旗兵,战斗力惊人。
八旗军分为满八旗、蒙八旗和汉八旗,这些都是清朝的正规军,直接隶属于皇帝,都是世袭制的,所有的兵力都是从八旗子弟中挑选出来的。
清军入关后,八旗兵分为京营八旗和驻防八旗。
京营八旗装备最好,训练有素,其主要职责是保护京城和宫殿的安全。
而驻防八旗则主要驻扎在一些地理位置非常重要的地区,当战争四起时,作为第一道防线。
京营八旗和驻防八旗数量都不多。
此外,由于常年没有士兵训练逐渐减少,战斗力迅速下降,中后期八旗兵没有战斗力。
为了弥补八旗兵的缺陷,清朝建立了充满汉族的绿营军。绿营军的数量一度超过八旗兵,成为清朝的主要军事力量。
绿营军分布在全国各地,主要负责驻扎防守和社会保障。
虽然绿营军的数量很多,甚至是八旗兵的几倍或几十倍,但他们的位置相对分散。
在电视剧中,我们看到胸前有“兵”字的士兵一般都是绿营军,八旗兵不常出门。
[img]508692[/img]
尽管绿营军数量庞大,但似乎还不够,于是雍正乾隆年间招募乡勇组成临时军队。
为了表现出区别,他们的衣服上缝着“勇敢”这个词。除了少数战斗力强的人可以加入正规部队外,其余的人将在战争结束时当场解散。
绿营军和八旗兵的工资都是朝廷拨款的,他们的工资也不低,而乡勇兵的工资是地方政府支付的。
与绿营军、八旗兵相比,乡勇兵的地位要差得多,工资低不说有时还不能按时发放。
[img]508693[/img]
平定太平天国运动时,乡镇勇士战功出众,贡献巨大。
太平天国运动期间,八旗子弟荒废得太厉害,不能再用了。皇帝不得不重用汉臣,如曾国藩、李鸿章等。曾国藩开始训练乡军,乡军是乡军的一种。
从此,“勇”取代了“兵”,成为国家的主要军事力量。
清军服上的兵和勇是什么? 差距有多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