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单来说:萧何的后代混得最好,张良的@ 最可怜的韩信。
一、张良之后
让我们从中间的张良开始。
张良有两个儿子:
老板张不疑,张良死后,袭爵留侯,本该过上富裕的生活,却意外犯了死罪。《史记》说,“坐在门口杀死楚内史,当死”,大概是一起谋杀的仇杀事件被揭露了。然而,老张的家庭仍然相当富裕,他花钱赎回了城市,这是一种修复城墙的徒劳,刑期为五年。张不疑被判处今年是公元前178年,之后就没有记载了。
第二个孩子张辟强在惠帝刘颖死后只出现过一次,也就是说,他建议陈平等人崇拜吕后的侄子,让吕后放心。这一举动显然与张亮一贯的风格不符,存在一些疑问。还有一种说法是,张无疑和张辟强是一个人,很难证明。
[img]508076[/img]
张不疑有两个儿子——张典和张高,其中张典曾官拜清河太守。
有两个人需要提到张良的六世孙:
一个是阳陵公张成,他奉诏复家。公元前62年,汉宣帝刘询感谢汉初功臣,重新封爵后人,祭祖。
二是东汉司空张皓。然而,张浩出生于公元50年,距离张成回家已经100多年了。此外,张浩来自前卫县武阳县(今四川省眉山市彭山县)。很可能张毫无疑问,他的刑期被流放到巴基斯坦和蜀国,并在被判刑后迁至钥匙为县定居。张浩寿高83岁,在东汉时期历任郡吏、将军、尚书仆射、彭城国相、廷尉、司空等职,算是个好官。
张浩的后代也是东汉的官员,他有一个玄孙也很有名,叫张毅(注:没有德语),是三国时期蜀汉后期的好将军。
总的来说,张良的后人虽然远远达到了他的水平,但也算是出了不少能人,可惜没有像萧何的后人那样形成名门望族,传承了几千年。
二、萧何之后
萧何在世时被封[zàn]侯,他的头衔比张良的侯传承了很长时间,直到公元前107年,直到第七代侯萧寿成的手中,才用来祭祀的祭品不符合标准,被免爵。
公元前66年春二月,汉宣帝下诏萧何的曾孙萧建世袭爵复家,这一次又传承了七代,直到公元9年,新朝建立,西汉灭亡。
[img]508077[/img]
以上是西汉一朝侯爵位的传承。然而,提到萧何的后人,自然绕不开著名的“兰陵萧氏”。
兰陵萧氏在中国历史上有21位天子和42位宰相,其中最著名的是南齐开国皇帝萧道成和南梁武帝萧衍。当然,也有像萧宝卷这样的另类君主。
当然,兰陵萧氏的风景离不开他们的祖先,其中最著名的就是萧望之。
萧望之是萧何的七代孙子。他放弃了投身霍光门下的好机会,因为他想在霍光将军的家里搜身。后来霍光死后,他写了一本关于汉宣帝的书,指出霍氏危机,并被宣帝重用。后来,汉宣帝临死前,将萧望之与乐陵侯史高、王子少傅周堪一起,任命为儿子汉元帝的辅政大臣。
虽然萧望之最终被掌权的宦官石秀逼死,但他在朝廷当了几十年官,为他积累了很多名声和财富,这也是兰陵萧氏后来发财的基础。萧望之的八个儿子大多是朝廷的官员,尤其是萧宇和萧咸,他们的后代是官员。
值得一提的是,除了刘邦和萧何,曹参的后人也是西汉时期的皇帝,曹魏是由曹参的后人创造的。一开始,在沛县的一家小酒馆里,三个人喝酒的时候,你有没有想过,有一天,他们的后人可以穿黄袍?
三、韩信之后
韩信是“汉初三杰”中最可怜的。
他曾经是西汉开国的诸侯王齐王和楚王。他的权力远胜于萧何和张亮,但不幸的是,这种权力也给他带来了无尽的痛苦。
刘邦因为害怕韩信带兵打仗的能力,先把他从齐王迁为楚王,然后以“有人起诉谋反”为由把韩信贬为淮阴侯。至于证据,自然不需要。后来刘邦出兵征服代相陈晨时,吕后和萧何设计杀了韩信。一代著名将军韩信因此窒息而死,只留下一句名言“后悔不该听快通的话”。
[img]508078[/img]
听说韩信死后,刘邦“又喜又怜”,然后杀了韩信三族。
这时韩信有没有妻子,历史没有记载;有没有儿子,历史没有记载。
然而,这一切都没那么重要。在刘邦和吕后的共同努力下,韩信的“莫须有”后人已经不存在了,就像他的“莫须有”谋反罪一样。
相反,举报韩信谋反的舍人乐说,被刘邦封为谨阳侯,食邑2000户。
总结
关于“兰陵萧氏”,有一种说法是萧望之不是萧何之后,因为《汉书》没有记载,萧望之也是东海县兰陵县人(今山东省临沂市兰陵县),与萧何常住的关中和封地县(今河南省永城市镇)相去甚远。
这是有道理的。然而,汉宣帝下令萧建世袭爵复家时,恰好是萧望之上书后半年,而其他功臣则远远晚于此复家。有巧合吗?
汉初三杰的后代,他们的命运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