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火炮学研究的专业作品,详细分析了火炮各方面的技术。
结论是,与明末铸造的红夷大炮相比,清末的满清大炮不仅没有进步,而且在很多方面都退化了。
也就是说,满清在200年内没有任何进步。
奇怪的是,如果满清是一个类似太平洋岛国的国家,不能与外国接触,这种情况是可以理解的。
但事实上,满清与西洋的接触还是比较多的,有大量的外国人与满清进行了几百年的各种贸易。
[img]508057[/img]
即使在鸦片战争爆发之前,外国人每年与满清的贸易数量也是巨大的。
洋人分为许多国家,没有军事技术保密。
只要满清愿意,就可以像当年的大明一样购买火炮技术,甚至雇佣外国技术人员。
大多数外国人来中国只是为了赚点钱。只要他们给钱,他们就会做任何事,甚至帮助满清打败自己的国家。
事实上,满清并没有这样做。
清末,沙俄总督前往黑龙龙侦察满清的军事实力,发现清军的大炮在雅克萨战役期间仍在使用。这些大炮已在沙俄进入博物馆。
[img]508058[/img]
随后,沙俄大举入侵东北,抢走了100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
相比之下,明末,大明曾在海上与葡萄牙人、荷兰人交手,开始根本没有占据上风。
这就是为什么外国人配备了当时世界上非常先进的前装滑膛大炮和红夷大炮。这种舰炮是一种流线型设计,比当时明军使用的大炮要先进得多,前后一般都比较粗。
当时明军因为火炮落后,军舰上的舰炮通常是几百公斤甚至几十公斤,一吨以上的舰炮极其罕见。
洋人的红夷炮容易超过1吨,甚至23吨,射程、威力、精度、射速都比明军强得多。
[img]508059[/img]
在这种情况下,大明毫不犹豫地屈尊学习,花了很多钱从红毛人那里获得了红夷炮的技术,并且有自己的制造能力。
在大明和荷兰之间的一系列海上激战中,明军装备了大量的红夷炮,火力略有下降,可以与荷兰东印度舰队正面对抗,击败后者。
就轻型火器而言,大明最初只使用火枪,射程30米或40米,发射猎弹,不能准确射击。
与外国人尤其是日本鬼子交手后,大明立即开始大面积模仿鸟枪,即火绳枪,达到了很高的水平。
大明汉人学习能力强,不排斥先进的夕阳技术。
相反,满清的草包对武器装备,尤其是火器的更新有恐惧感,没有意识。
[img]508060[/img]
满清从头到尾都是这样@ 他们都严重害怕政权崩溃。
满清之捡便宜占领中国关内,主要靠骑兵和弓箭的能力。
在古代,骑兵和弓箭都是国家垄断的职业军队,训练需要多年的时间。
通过法律,满清不允许骑兵和弓箭手出现在民间,从而保证了军事镇压人民的绝对优势。
然而,火器的出现改变了一切。无论是火枪、火绳枪还是火枪,农民只需要一两个月就能掌握。
汉族农民一旦掌握了火器,装备大量,将对满清政权构成极大威胁。
满清自己的八旗兵腐败了,绿营也好不了多少。如果汉族农民的火器抵消了骑兵和弓箭手的优势,满清政权就会崩溃。
@ 满清尽最大努力禁止民间装备火器,不进行开发和研究。即使是以汉族为主的绿营也不能让他们装备大量的火器。
[img]508061[/img]
事实上,在清朝康熙时期,清军在雅克萨被沙俄的火枪打败,已经知道了火器的力量。
乾隆时期,清军在与缅甸作战时,也看到了西洋火炮和轻型火炮的威力。
即使英国大使拜访乾隆,也会送上先进的火枪实物和军舰模型。
然而,满清仍然视而不见,最终在鸦片战争中变成了渣渣。
在两次鸦片战争中,清军的军舰与外国人相比是天壤之别,类似于奥特曼打赵本山,根本无法抗衡。
即使在固定炮台和外国军舰的对射中,满清平平也有几十门火炮,打了几百枪,命中率为0,或者只能打一枪。
这一切都是什么?
这些历史事实摆在我们面前,满遗还有什么好说的。
为什么与明末铸造相比,清末火炮不仅没有进步,而且退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