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秦魏,每个人都会想到什么?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注意到。在《大秦帝国》系列影视作品中,秦经常遇到危机,老秦人总是唱道:“老秦,一起去国难,老秦,复我河山。血不流干,死不休战!西有大秦,如日方升,百年国仇,沧海难平!天下纷扰,康宁为什么!秦有锐士,谁与之抗争!”
虽然这是一首为影视剧创作的歌曲,不是先秦时期秦人唱的歌曲,但在这首歌中,它也写下了秦国最黑暗的历史,这也是秦魏结成世仇的重要原因。后来,秦几乎每年都在用兵魏
众所周知,公元前453年,赵、魏、韩三家联手灭亡智氏后,晋国名存实亡。后来,在一代雄主魏文侯魏斯的带领下,新兴的魏氏迅速走向了强大。
另一方面,赵、魏、韩周边的老强国都在走下坡路——富裕世界的齐国陷入内乱,宗室与田陈之间不断斗争;横强南方的楚国遭受了“分治”的痛苦,国君屡遭刺痛,国势日趋下滑;统治西部边境的秦国,秦厉共公死后,陷入了善权的局面。乱政不断,国力如江河日下;占领北方的燕国坚守王道传统,一天比一天差。
[img]506061[/img]
就这样,才华横溢的魏文侯想借此机会改变魏氏“四战之地”的尴尬局面,于是开始向这些衰落的老强国用兵。
与国力依然存在的楚齐相比,中间有一个赵的燕国,魏西边弱得连“蛮夷”蜀国都打不过的秦国,简直就是魏最好的“亮剑”对象。
公元前419年,魏斯派魏军西渡黄河,在河西少梁地区修建城市,准备作为侵占河西地区的前进基地。秦灵公得知消息后,动员军队与魏军作战,准备驱逐入侵魏军。第一次河西战争开始了。
经过两年多的战争,秦军败北,魏氏在河西站稳了脚跟。在接下来的近十年里,魏文侯魏斯先后派太子进攻,吴起西征秦国,击败秦军。第一次河西战争以魏占领河西,建立西河县而告终。
第一次河西战争后,秦国失去了河西的土地,只能在秦岭以北、洛水以西、陇山以东的狭窄地块收缩。为了抵抗魏军的进攻,他只能在洛水以西修建防线。在此期间,由于赵魏韩三家被周威烈王分封为诸侯,魏国打算扩大影响力,暂时将目光投向山东各国。魏武侯在位期间,魏国东移主力,将军事重心转移到齐楚等国,减缓了对秦国的军事压力。
因此,秦惠公误以为收复河西之地的时机已经到来,于是动员了50万秦军亲征,拉开了第二次河西之战的序幕。然而,秦惠公忽略了一件事。此时,魏国西河县的守卫是著名的战功将军吴起。他已经在这里训练了新军魏武卒。
结果,吴起以5万魏武卒一举击败秦国50万大军,创造了军事史上的奇迹,第二次河西之战结束。
[img]506062[/img]
第二次河西战争失败后,秦国完全转向被动防御。然而,经过这次失败,秦惠公情绪低落,几年后就去世了。小儿子秦出公即位,母亲摄政。后来秦出公母重用外戚,引起了众臣长的不满,再加上篡位的秦简公、秦惠公父子对外作战大多以失败告终,引起了中国人的不满。因此,在蜀长改的策划下,流亡魏国近30年的秦灵公之子嬴师西回国夺得君位,为秦献公。
秦献公为顺利离开魏国,曾向魏武侯承诺,只要魏武侯还活着一天,秦国绝不与魏国兵役相见。秦献公登基后,确实履行了这一承诺,在魏武侯与东方国家统治时,秦献公在中国发起了一系列初步变化。公元前370年,魏武侯去世,其子魏惠王即位。随后,秦献公开始动员军队,准备作战物资,发动第三次河西战争,恢复河西。
公元前366年,经过适当的准备,秦献公亲自带领军队进攻河西,取得了巨大的胜利,拉开了第三次河西战争的序幕。在接下来的几年里,秦献公指挥秦军和魏国在河西拔河,最终恢复了河西的一些地方。
随着秦献公的死亡,第三次河西之战结束了。他的儿子秦孝公即位后,开始在秦国掀起轰轰烈烈的“商鞅变法”,暂时没有时间照顾河西。魏惠王趁机在河西修建“长城”,以防秦军。当改革取得一定成效后,秦晓公腾出手来解决河西留下的问题时,魏国修建了坚实的防线,秦国无法突破魏军的防线,全面攻击河西。无奈之下,秦孝公只能再次把精力投入到变法中。
公元前353年,桂陵之战开始,魏军主力迁师东进,与宋、齐、卫三国联军展开决战。秦孝公趁此机会,命商鞅率军东渡洛水,大举进攻河西,第四次河西之战开始。然而,此时的魏仍然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魏惠王并不容易。他巧妙地动员了韩国军队,在襄陵击败了三国联盟,然后派魏军进入河西,打击了秦军。秦孝公被迫在桐地与魏惠王会盟,将在这场战争中收复的失地全部归还魏国,第四次河西战争结束。
[img]506063[/img]
公元前341年,傲慢的魏惠王再次中了齐国的奸计。十万魏军主力在马陵战役中被齐国歼灭,魏国的霸权摇摇欲坠。这时,“苦魏久”的楚赵也趁势进攻魏国,魏国一时无法招架。
秦孝公和商鞅在吸取了上一次河西之战轻敌的教训后,发动了第五次河西之战。与第四次河西之战不同,商鞅出征是为了彻底摧毁河西魏军,一步一步稳扎稳打。随后,商鞅以会盟为由,俘虏了魏军的主要儿子,一举击败了魏军。经过一年多的战争,秦占领了河西的大部分地方。
但就在这时,雄才大略的秦孝公去世,商鞅也被秦惠文王族灭亡,魏惠王趁势反击。公元前333年,政局稳定后,秦惠文王以大良公孙衍为主将,发动了一场阴雕之战。经过两年多的苦战,公孙衍歼灭了魏国河西驻军,俘虏了魏国将军龙贾,一举收复了河西的全境。公元前328年,魏惠王正式割让河西之地,秦国完全收复了河西之地,第五次河西之战也结束了。
在这场持续了近百年的河西战役中,魏占领了秦国的河西,引起了无数秦人的不满,这也成为秦几乎每年出兵进攻魏的主要诱因。
秦魏之间有什么恩怨?为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