准噶尔盆地现在是新疆第二大盆地,但在清朝,它是一个君主制国家,全称“准噶尔汗国”,从1678年到1757年有近100年的历史。
然而,1755年,准噶尔汗国被清朝击败,其中乾隆皇帝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但值得一提的是,乾隆坚持亲征准噶尔,遭到了群臣的一致反对,但乾隆还说:爱卿,你只听我一次。
最后,在乾隆的大力讨论下,乾隆率领清兵真正赢得了准噶尔。准噶尔为什么让乾隆如此有斗志?此外,为什么大臣们反对乾隆?这应该从准噶尔的历史开始。
事实上,清朝和准噶尔之间的战争不仅仅是乾隆。康熙、雍正、乾隆历经三代君王68年的拔河战,以清廷的胜利告终。拔河这么长时间在整个历史上是罕见的。
[img]506952[/img]
然而,这也表明准噶尔是一个小国,可以与清廷拉扯这么长时间,足以看出准噶尔仍然有一些遗产。
1755年,乾隆皇帝派兵5万、14万匹马来到位于新疆的伊犁,攻击自力更生、为准噶尔部汗流浃背的达瓦齐。达瓦齐从未想过清军会在这个时候插上一脚,从而战败被俘。直到1759年,乾隆彻底平息了这场叛乱。
这已经不是清朝第一次与准噶尔交手了。直截了当地说,后来的准噶尔和清朝可以说是相互监督的。基本上,他们都在寻找互相打击的机会,但当时的清朝在整个亚洲地图上被认为是一个庞然大物。
即使清朝没有来找准噶尔的麻烦,准噶尔也不敢在清朝面前炫耀自己的力量。毕竟,当权者并不愚蠢。不动你并不意味着他不敢动你。
[img]506953[/img]
但康熙和雍正都没有赢得准噶尔。为什么乾隆对它如此痴迷?这真的不是为了实现我们祖先的期望。其中一个很大的原因是准噶尔的地理位置,可以说是独一无二的。
如果准噶尔南靠西藏,东靠蒙古,就足以称之为清朝的重要关卡。
那么,为什么大臣们要对准噶尔这么好的土地保持反对的态度呢?从当时的角度来看,大臣们的反对并不是一件坏事,而是证明了大臣们是一群真正关心整体情况的人,而不是那种让皇帝发动外部扩张的大臣们。
这足以证明乾隆的大臣们不一定都很聪明,但他们绝对是非常平静的存在,这也是一件好事。
[img]506954[/img]
当然,从结果来看,乾隆一定是个大赢家,但战争没有冒险。即使他准备得很好,他也不能保证战争是100%的胜利,这是无数次经验告诉我们的。
但当时乾隆也想到了一点,准噶尔一天不稳定,也许那天就冒犯了清廷,这也是许多清朝人民和大臣不想看到的照片,所以尽快冷静下来,在一定程度上也是一件有利于国家和人民的大事。
众所周知,“准噶尔汗国”最终消失在地图上。历史的变化总是无常的,没有人能看到谁是最后的大赢家。
为什么乾隆坚持要亲征准噶尔?为什么大臣们都反对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