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实上,在清朝之前,只要皇帝的女儿被称为“公主”,但到了清朝,又多了一个名字“格格”。事实上,在整个清朝,格格并不是唯一的名字。虽然清朝由满族人统治,但一开始他们延续了许多汉族人的传统,更方便、管理和统一。毕竟,当外族统一全国时,如何让汉族人服务你是政权稳定的关键因素。如果像当年的元朝统治者一样,上来无情地打压汉人,清朝可能不会持续100年。如何正确使用这个格格和公主?
[img]504063[/img]
清宫剧一直是热播剧。近年来,《宫殿》、《后妃入宫》等清宫剧再次成为大家饭后的话题。经典的《还珠格格》、《明珠格格》、《李伟当官》、《康熙微服私访记》、《康熙王朝》也历历在目。在这些剧中,有一个名字“格格”特别引人注目。格格都戴着旗头,穿着这种宽长的装饰品,身材挺直,再加上长长的旗袍和高底旗鞋,让他们走路纤细,格外稳重优雅。上面还经常绣图案,镶嵌珠宝或插上各种花朵,长长的流苏。当然,与服装相比,格格的称谓也值得探讨。
[img]504064[/img]
格格,实际上是满语,意思是小姐。它是满族和清朝对女性的称谓,是清朝女儿的统一称谓。这个名字最早出现在清朝的前后金时期,直到清末民初才逐渐终止。后金时期,国君贝勒的女儿叫“格格”,没有定制。比如清太祖努尔哈赤的长女叫“东果格格”,次女叫“嫩哲格格”。
清太宗太极继位后,于崇德元年(1636年)开始模仿明制。皇帝的女儿开始被称为“公主”,并规定女王的女儿被称为“固伦公主”,妃子的女儿和女王的养女被称为“和硕公主”。需要指出的是,在银幕上以康雍乾时期为背景的清宫剧中,公主被称为“格格”,这是编剧对“格格”和“公主”称号的混淆,不符合历史事实。此后,“格格”遂指王公贵族之女的专称。
[img]504065[/img]
“格格”在顺治十七年(1660年)开始分为五等,即:
亲王之女,名为“和硕格格”,直福晋所生女为郡主,侧室所生女为郡君;
被命名为“多罗格格”的世子和郡王之女,直福晋所生女为县主,侧福晋所生女为县君;
多罗贝勒的女儿,也是“多罗格格”,直福晋出生的女儿是郡君,侧福晋出生的女儿是乡君;
固山贝子的女儿,直福晋所生的女儿封“固山格格”为县君,侧福晋所生的女儿不封,称宗女。
镇国公、辅国公的女儿,直福晋所生的女儿称“格格”为乡君,侧福晋所生的女儿不受封,称宗女。
当然,也有一些特殊情况。例如,在清朝,“格格”有时被用来尊称其他地位高贵的女性;没有正式头衔的贵族女性也可以被称为格格;清朝亲王的低级妾有时被称为格格,位于侧福晋和舒福晋之下。
清朝时,皇帝的女儿应该叫[公主]还是[格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