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史

商鞅和李斯都是法定代表人 为什么两个人的结局完全不同?

秦国最好的两位宰相,一个帮助秦国变得富有,另一个帮助秦王统一中国。秦国帮助周平王东迁获得封邑。秦襄公在封邑战争中不幸死亡。后来,秦国的基本原型主要是由秦文公打下来的。

时间转眼就到了秦孝公时期。在此期间,秦国重返困境。面对现状,秦孝公大胆任命商鞅进行改革,使秦国变得富有和强大。

[img]503288[/img]

秦国奋六世之余烈,到了秦王政时期国力达到鼎盛时期,才开始灭国之战。大秦丞相李斯在灭国之战中无疑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他协助秦王政处理军国大事,其法家思想在秦国得到了贯彻。秦灭六国后,他主张废分封,行县,建立了一套君主集权制度。无论是政治上还是经济上,都对后代中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img]503289[/img]

秦国在商鞅变法前

秦魏之战以秦国战败告终,最终只能割地求和。然而,秦生性野蛮的结果自然是不可接受的,秦献公在战争结束后不久就去世了。继位者是嬴渠梁,也就是后来的秦孝公。秦孝公初期亲自面对战役后,残山残水,国家再也经历不了风雨,国家变弱了。连山东国家都鄙视秦国,完全看不起这个国家,称这一时期的秦国为“弱秦”,没有国家愿意与秦国结盟。

[img]503290[/img]

此时的秦国一贫二白,宗族势力都有力不愿用,有钱却不出来,人民面前的这种状况也不远为国家出力,人民私斗成了常事。

秦孝公看到这一切都很难过。他是一个雄心勃勃的人。面对秦国的现状,他明白自己必须努力改变国家的现状。只有改变,秦国才能变得强大,赢得其他诸侯国的至少尊重。

然而,在这个时候,秦孝公最渴望得到一群人才来帮助自己,给自己建议,让秦国变得强大。秦孝公焦急之际,秦国历史上的关键人物商鞅出现在秦孝公面前。

[img]503291[/img]

商鞅是卫国国君的后裔,姬姓公孙。他是法国的代表人物之一。他从鬼谷子那里学习。后来,他来到魏国寻找出路,但没有得到魏国国君的重用。当他看到秦孝公的招贤令时,他知道自己有机会展示自己的宏伟计划,于是转向秦国。

李斯,秦始皇生前

李斯少是县官。他曾师从荀子。战国末年,他带领秦国。经过一番曲折,他被崇拜为客卿。后来,李斯的官爵不断上升,最终成为总理。他是一个极端的大臣,在一个人以上的几万人之下享受着至高无上的待遇。

[img]503292[/img]

“所有做生意的人都必须抓住上帝赐予的机会。秦国虽然在秦穆公时期很强大,但由于秦国统一世界的时机还不成熟,还没有完成统一大业。秦孝公之后,诸侯国不断战斗,周天子的权威一落千丈,秦国才有机可乘。现在大秦国力强大,你是一位贤惠的君主。现在是消灭六国的时候了。大秦消灭六国一定像扫出炉子上的灰尘一样容易。千万不要错过大王。”

[img]503293[/img]

这是李斯第一次接近秦王时对秦王说的话。从这句话中不难看出李斯的主张。首先,能做大事的人一定是有能力的人。其次,一方面,他们必须看到正确的机会。并认真分析了秦国为什么有这么多贤惠的君主不能统一世界。

李斯不仅在政治上如鱼得水,而且在文学上也有很高的造诣,李斯写的《劝逐客令》一文入选中学课本。

[img]503294[/img]

就在秦王政下定决心要开始灭国大战的时候,韩国用“疲秦之计”来拖延秦国灭韩的时间,牵制秦国东出。后来郑国来秦修渠的目的被曝光,秦国宗亲和秦国大臣联合反对外来客卿。在众多宗亲和大臣的共同努力下,秦王政不得不下令逐客,李斯也在其中。

李斯自然不会在他的愿望完成之前离开秦国。当他离开秦朝时,李斯写下了自己的奏章,递给了秦王政。这是历史上著名的“建议”,其一般内容如下:

[img]503295[/img]

“六国之人都是为了实现自己的人生报复,大王下达逐客令的决定是错误的,秦国之战的壮大与外来客卿有很大关系。秦穆公从西戎请来,从东方请来百里奚等。秦孝公时期,秦孝公重用商鞅,秦惠王重用张仪,秦昭王得范菊。正是这些外臣使秦国逐渐变得强大。如果这些君主也下达了逐客令,秦国就不会变得强大,今天的秦国也没有强大的名字。”

这是李斯发自内心地对秦王政说的话,感人肺腑,秦王政听后立即废除了逐客令,并下令迎回所有外客。

[img]503296[/img]

在开始灭国战争时期,秦王政听从了李斯离开各国君主的计划。当秦王政陷入先攻赵或先攻韩时,秦王政采纳了李斯提出的“先灭韩,怕其他国家!”因此,灭国战争开始了。

李斯,秦始皇死后

秦朝成立后,李斯升为丞相,继续协助秦始皇,为秦朝的政权、经济和文化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李斯建议秦始皇废分封,行县同时提出统一的建议。后来,他在同一法律、货币、衡量和轨道上也做出了巨大的努力。所有这些措施都是以法家为代表的,为秦始皇加强君主集权制铺平了道路。

[img]503297[/img]

然而,在李斯生命的后期,每个人的思想都被推向了一个极端的方向。此时,李斯在年轻时失去了“依法治国”的抱负。下半年并不能完全代表法家思想。至于李斯下半年的思想是否应该纳入法家思想,我们现在不确定。

但归根结底,李斯仍然是法家最完整的执行者。

[img]503298[/img]

秦始皇死后,李斯没有完全按照秦始皇的遗诏执行自己的利益。他担心与自己关系不好的公子扶苏即位后会对自己不利。他会下台,选择与赵高同流合污,擅自将遗诏改为秦朝第二位皇帝,历史上被称为“秦二世”。

为了防止秦朝发生任何变化,复苏的结局只有一个词“死亡”。如果秦始皇没有突然死亡,估计秦朝的第二个继承人一定是扶苏。

[img]503299[/img]

也许扶苏会很好地治理秦国。秦始皇生性暴略,骨子里流露出残忍,在执政方面显得非常霸道。然而,扶苏会根据扶苏的性格选择仁政。对人民也会减税。

当秦国岌岌可危,人民不能安居乐业时,扶苏不会选择继续像秦二世一样修建阿房宫。

此外,选择与奸臣赵高同流合污本身也是一个错误。随后,胡二世的权威作恶,迫使所有的嬴姓宗亲走上了死胡同。即使有忠臣建议最后结束,也是可怕的,忠臣变得哑巴,心里敢怒不敢言。

[img]503300[/img]

商鞅和李斯的结局都很悲惨。商鞅协助秦孝公完成变法,使秦国富民强。然而,在变法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触及一些权贵的利益。秦孝公死后,商鞅被清算。李斯一生中的大部分都在践行法家思想。秦王重用后,他帮助秦王完成了秦国统一列国的伟大事业,才华横溢。虽然两位丞相都为秦国立做出了巨大贡献,但最终的结果却非常惨淡。商鞅最终被车裂了,李斯也没有好多少。李斯被砍了一半。


商鞅和李斯都是法定代表人 为什么两个人的结局完全不同?商鞅和李斯都是法家代表 为什么两个人的结局完全不同?

,,,,,,

  • 大宋宋慈:世界上所公认的法医学 的鼻祖
  • 宋慈是世界上所公认的法医学的鼻祖,在法医学界的地位是无人撼动的。宋慈一生破案无数,主要是从检验尸体上面查到蛛丝马迹使...

  • 揭秘:秦二世胡亥与公子扶苏之间有着怎样的故事
  • 胡亥的即位完全是赵高为了自己专权而一手策划的,在秦始皇的众公子中,胡亥论才干绝对不够即位的资格。他的长兄扶苏是最优秀...

  • 蒙田横扫匈奴,却成了宫廷斗争的陪葬品
  • 秦朝一代著名将军蒙田将军给世人的印象是,他扮演了匈奴和修长城的武夫角色。历史上的蒙田将军真的是这样一个人物吗?这只是...

  • 孙武的传奇人生:孙武亲指挥过几次战争?
  • 孙武已经在军事生涯中工作了30年。司马迁评论孙武说:“西破强楚,入营,北威齐,晋,著名诸侯,孙子和力量。”毫无疑问,人们...

  • 为什么秦始皇要多次巡逻?他的目的是什么?
  • 从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六国到公元前210年秦始皇病逝,短短11年,秦始皇就曾五次出游。有人说秦始皇如此频繁的巡逻完全是为...

  • 春秋五霸都有谁?为何会形成春秋五霸的局面
  • 春秋战国时期,我们都知道群国纷争,最后秦国统一。周天子势力逐渐的衰弱,让各地的诸侯实力大增,那么当然每一个人都想当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