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理国是中国历史上宋代南方少数民族在云南建立的少数民族政权。其领土大致包括云南省、贵州省、广西西部和四川南部。主要民族包括居住在东部的乌曼(古代历史书称为西南土著居民)、西部的白曼(今天的白族祖先)和其他少数民族。为您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朋友来看看。
13世纪中叶,大理国末代国王段兴智力较弱,朝政大权掌握在权臣高详、高和兄弟手中。此外,各部族领导人也纷纷支持军队,互相争斗。大理国实际上处于分裂状态。
与此同时,北方强大的蒙古帝国在西夏和金国相继消灭后,将进攻矛头指向了偏离江南的南宋。
蒙哥成为蒙古大汗后,积极准备入侵宋朝。征服大理后,他计划利用西南少数民族的军队来增强入侵宋朝的力量,另一方面,他可以从南部攻击南宋长江的中下游地区。
1252年,蒙哥命令莫南汉地事务的三弟忽必烈率军远征大理,并以速不台(蒙古帝国名将、成吉思汗“四獒”之一)之子唐良合台总管军事。
同年晚秋,忽必烈从草原上看到蒙哥出汗后,率兵南下。忽必烈还带领姚枢、刘秉忠、张文谦等几位善于战略和政治才能的汉族知识分子参军。这些参谋还建议忽必烈采取温柔的政策,不要滥杀无辜。
1253年夏天,忽必烈驻军在六盘山。军队齐聚后,粮食和工资设备准备充分后,他带领10万军队在秋季进入临涛(现在是甘肃省定西市)。由于此时四川仍在南宋手中,蒙古军队在特刺(今天的四川松潘)稍加休息后,绕道艰难险阻的吐蕃取道大理。
[img]502264[/img]
蒙古军队的假道计划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事实上,它本身也是一项与征服大理地位相同的军事行动。
在这个时代,吐蕃也处于分裂状态。忽必烈率领的军队在吐蕃攻占了许多城市。分裂的吐蕃贵族不得不陆续向强大的蒙古军队投降,使该地区统一到蒙古统治。
不幸的是,由于蒙古军队在吐蕃的战争记录很少,我们的子孙后代无法理解这一重大事件的详细过程。
1253年初冬,蒙古军队包围了大理城,忽必烈派出三名使者进城劝说他们投降。出乎意料的是,“傲慢”的高兄弟不顾国王和大臣的反对,杀死了三名使者。
[img]502265[/img]
忽必烈等了几天才看到使者回来,知道自己做了一件“肉包子打狗”的傻事,于是发起了总攻。几天后,大理城破裂,国王段兴智逃到昆明,高详被杀。
城市破裂后,忽必烈看到三名使者的尸体,愤怒地命令屠杀城市。因此,在姚枢、刘秉忠等人的强烈劝说下,忽必烈不仅改变了屠杀城市的想法,还命令姚枢制作一些小旗帜,上面写着“停止杀戮”的命令,并插入大理城。这样,蒙古军队就不会在大理城烧杀和抢劫。
1254年春,忽必烈挥手北返,留下唐良合台统兵留在大理。不久,段兴智被俘并被降职。大理国从段思平到段兴智,传播了22代。317年后,它灭亡了。
虽然忽必烈的远征在大理取得了成功,但成本也非常高。蒙古军队一路穿过吐蕃曼陀,渡过泸水,穿过充满瘴气的地方,穿过崎岖的雪山,穿过沼泽,渡过湍急的大渡河,金沙河,来到瘴气流行的云南,士兵每天都生病和土著军队,10万军队,只有不到2万,马也损失了10多万匹。
然而,长征行军对忽必烈来说是一场非常重要的战争,他不仅让蒙古帝国完成了南宋迂回的战略目标,而且通过战争使忽必烈获得了很高的军事声誉,这为他在蒙古哥死后成功赢得蒙古汗奠定了基础。
更重要的是,忽必烈的远征大理在中国历史上也具有重要意义。自8世纪中叶云南皮逻阁建立南诏政权分离以来,它已经离开中原王朝500多年了。直到忽必烈远征大理,它才再次与大陆统一。
历史上忽必烈远征大理的结果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