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史

儒家是如何在魏晋时期被玄学所取代的?与东晋门阀有什么关系?

很多人不了解魏晋玄学,

魏晋玄学风盛行,玄学在社会上占据主导地位,儒家思想受到压制。在东晋的门阀政治格局下,玄学仍然很受欢迎。东晋的学者基本上都有形而上学的基础。形而上学是东晋的主流学术思想,在东晋的门阀政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玄学如何取代儒学?

自汉武帝“罢免百家,独尊儒术”以来,儒学已成为汉代的主流理论,士人通过学习儒学进入仕途。到了东汉,儒家思想得到了极大的发展。一些以儒家思想起家的家庭发展成为“四世三公”的家族,在朝廷和地方政府都有很大的影响力。

东汉末年,天下大乱,以经世济民为主题的儒家发展遇到困境。曹魏建立后,政权不稳定,儒家思想仍得不到有力支持。以研究庄哲学为主题的形而上学开始挑战儒家思想的地位。特别是在魏明帝时期,以王碧和何燕为代表的形而上学名人登上了历史舞台,为早期形而上学奠定了理论基础。曹魏后期,司马家族明显有谋朝篡位的趋势,同时大肆砍掉异己。为了避灾,一些玄学名人“不谈国事,只谈玄学”,沉迷于玄学清谈。此时玄学得到了明显的发展。

[img]501696[/img]

当司马家族篡夺魏立晋已成定局时,玄学名人基本上都附属于司马家族。西晋成立后,玄学开始对儒学形成压倒性的优势。西晋士族继承了曹魏后期的玄学风格。以玄学为主题的谈话非常流行。一些儒家家族开始向玄学士族转变。

东晋立国江东后,掌握朝政的士族基本完成了儒入玄的转变。两晋时期,儒家家族如果不转向玄学,就不能产生世界知名的名人,也不能维持门阀不坠落。这种现象在东晋更为明显,皇权衰落,门阀当权。提倡“忠君爱国”的儒家思想显然无法适应门阀政治。为了适应东晋的门阀政治环境,原始的儒家家族转向了形而上学的怀抱。在东晋,士族完成了从儒家到玄学士族的转变。

[img]501697[/img]

例如,琅琊王、颍川余、龙亢桓、陈军谢先后执政东晋。西晋时期,他们是儒家家族,但在东晋时期,他们已经学习了形而上学。例如,颍川余的余转向形而上学,促进了颍川余的发展;龙亢桓的桓彝转向形而上学,促进了康桓的崛起;陈军谢的谢坤转向形而上学,推动了陈军谢的兴起。

当然,士族从儒家到玄学是出于寻求家庭利益的需要,而不是他们有多热爱玄学。例如,桓彝和谢坤学习玄学后,迅速跻身“江左八达”之列,受到江左玄学名人的高度赞扬,极大地促进了家庭的发展。

东晋士族与玄学

魏晋玄学风格基本形成于魏晋之交,西晋清谈风格尤为流行,尤其是高层官僚不习实践,专注于清谈,对西晋灭亡负有一定责任。因此,后人有“清谈误国”的说法。

在东晋,情况仍然如此。名人坐下来谈论形而上学,聚在一起谈论形而上学。这是东晋形而上学氛围的直接体现。能加入清谈团队的名人也以士族门阀为主体,而士族门阀是东晋在门阀政治格局下的实际掌权人。清谈团队中的形而上学者也将参与东晋政权的运作,并主导权力的运作。

琅琊王的代表人物王导、颍川余的代表人物于亮、龙亢桓的代表人物桓温、陈军谢的代表人物谢安,在政治上发挥着关键作用,在形而上找到了自己的位置。除了桓温的玄学功底稍差外,王导、余亮、谢安都有很深的玄学造诣。由于这些玄学士族是东晋政坛的主导力量,玄学自然成为东晋的主流理论。

玄学名人容易说话,事业轻,士族也有类似的趋势。如果他们不能说话,他们就不能成为名人之一,他们必须依靠事业来保持家庭突出,这对士族来说是一种尴尬和困难。

[img]501698[/img]

这种尴尬和困境甚至影响了士族的发展,甚至影响了门阀政治本身。总的来说,士族中的清谈之辈可以靠玄学造诣获得名气,但能保护和维护士族家族利益的都是能在军政方面做出贡献的名人。东晋时期,事业型名士不断出现在士族门阀中,门阀政治的延续也依赖于这些人,如王导、桓温、谢安等。当这些人才在士族中不能再产生时,门阀政治就会出现危机。

其中,桓温最真实地看到了这个问题。虽然桓温有一定的形而上学基础,但他的形而上学水平在士族名人中处于中下水平。他鄙视名人之间的谈话风格,认为做出贡献是王道。

桓大司马乘雪欲猎,先过王,刘诸人许。真长见其装束单急,问:“老贼想持这个怎么办?”桓说:“如果我不为此,卿辈也得坐谈?”-“世说新语”

桓温还利用西晋名士王衍清谈误国,批评玄学清谈。

桓公入洛,过淮泗,践北境。与诸僚属登平乘楼,俯瞰中原,激动地说:“然后使神州陆沉,百年丘墟,王夷甫 (衍) 人们不得不承担责任。”-“世说新语”

颍川余的余毅曾评论说,名人尹浩空有其名,但没有真正的天赋和实践。这样的人只适合把它放在架子上。余毅的观点得到了桓温的认可。后来,当桓温想要北伐时,朝廷使用殷浩来遏制桓温,桓温立即将殷浩放在架子上。

谢安死后,士族门阀中的事业型人才枯萎,士族没有出现在军政方面的杰出人才,使得门阀政治不可持续,最终随着东晋政权的灭亡而灭亡。

[img]501699[/img]

由此可见,玄学虽然在东晋大力发展,也是东晋的主流理论,士族也非常热爱和尊重玄学,但有识之士仍然看到了玄学谈话的危害,从而对玄学保持警惕。

玄学风气下的门阀政治

魏晋玄学之风兴起后,玄学进入了蓬勃发展的快车道,很快就受到了名人的欢迎。这是由魏晋的政治环境决定的。魏晋之交的乱世,让从儒家开始的名人放弃了儒家思想,转而研究了老庄哲学,开启了魏晋玄学之门。司马篡夺魏立晋后,玄学开始压倒儒家思想,玄学地位明显提高,儒家思想日益衰落。

东晋成立后,其特殊的门阀政治使原儒家家族转向形而上学,成为形而上学的学者。当然,这是出于生存和发展的考虑。如果你仍然坚持儒家思想,你就不能被门阀政治所接受。如果你不学习形而上学,很难得到著名学者的尊重,也很难得到社会上层的认可,然后进入上层阶级,这是由东晋门阀政治决定的。

[img]501700[/img]

由于掌管东晋的士族基本上都有深厚的玄学造诣,在他们的带动下,玄学很快成为东晋的主流统治理论。清谈之风在东晋还是很流行的,士族对玄学清谈也很感兴趣。尽管如此,清谈只是士族的一种装饰,士族若沉迷于清谈,就无法建功立业,进而保护和维护士族的家族利益。当权士族在玄学名士之间徘徊时,他们无意成为玄学大师,只是为了获得社会声誉。

作为东晋的实际掌权者,治国理政是士族最重要的事情。但玄学没有这个功能,只有儒家才有答案。虽然士族崇尚玄学,但他们并没有放弃儒家思想。东晋几乎所有当权的士族都是玄儒双修,玄学获得名气,儒家治国理政。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保持门不掉,进而保持门阀政治的延续。


儒家是如何在魏晋时期被玄学所取代的?与东晋门阀有什么关系?儒家是如何在魏晋时期被玄学所取代的?与东晋门阀有什么关系?

,,,,

  • 揭秘:班婕钰被惨害 汉成帝[牡丹下死]之谜
  • 班婕钰(前48)——前六年),西汉女文学家楼烦(今山西省宁武)人。左曹越骑校尉班形的女儿,班固和班超的姑姑。汉成帝的妃子,善诗...

  • 情归何处:晚唐女诗人鱼玄机的人生又能托付给谁?
  • 大唐盛世,诗才辈出,不仅要眉称雄,还有许多女诗人脱颖而出,鱼玄机就是其中留传的杰作之一。这位美丽多情的才女,也曾得到...

  • 秦淮八艳马湘兰传奇:高官将其逮捕只是为了看到它的脸
  • 讲述马湘兰的故事可以节省一点精力。她出生于嘉靖26年,死于万历32年,两头都赶不上乱世。而且,谢天谢地,她的爱人不是一个...

  • 竹林七贤之一 ,刘玲到底有多爱喝酒?
  • 魏晋时期,有一位名叫刘玲的学者,与季康、阮籍、向秀、山涛、王蓉、阮咸等人并称“竹林七贤”。刘玲是一个很有才华的人,学习...

  • 解密:卓王孙为什么要两次给穷孩子很多财产?
  • 这个世界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即使父母和女儿也是如此。父母通常爱他们的女儿,他们的孩子可能无法及时...

  • 解密:西汉大文豪司马相如靠什么骗钱骗色?
  • 司马相如和卓文君背诵永恒美丽爱情故事的真相是:司马相如相信卓文君无法忍受贫穷,会主动提出回到邛崃,迫使父亲流血;司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