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志平,一提到这个名字,大多数熟悉金庸的读者都认为他不是一个好人。他玷污了小龙女的清白,让杨过和小龙女的爱情过程充满了坎坷。虽然武侠小说增加了很多虚构的事迹。
那么,在正史中,这位全真道士尹志平是什么样的人呢?今天,让我们给尹志平一个简单的叙述。
尹志平(1169-1251年),字太和,祖籍河北沧州。尹志平从小就很聪明,读了1000多本日记。当他14岁时遇到马玉时,他准备放弃家人,他的父亲不允许,尹志平等待潜入的机会。后来,他被家人追回,关在一个安静的房间里。结果,尹志平又逃走了。所以他来回逃跑了三次,他的父亲无法阻止,所以他答应尹志平入道。
金明昌二年(1191年),尹志平在栖霞(今山东)参观了丘处机,然后执行了弟子礼。久而久之,丘处机的“神秘”就得到了。之后,他问郝大通易易,王处一法。于是,尹志平道名四播,远近尊敬,参与者不断。
之后,尹志平又住在潍州(今山东潍坊市) 主盟齐东者20年的玉清观。
[img]502281[/img]
蒙古太祖14年(1219年),成吉思汗派亲信汉臣刘仲禄征召丘处机,向丘处机求教。刘仲禄在路上得知尹志平是丘处机的高徒,于是先到潍州,邀请尹志平到莱州浩天观看丘处机。
此前,丘处机先后拒绝了金国、南宋的邀请,但此时却接受了蒙古的聘请,尹志平在其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同年12月,71岁的丘处机带着18个弟子前往西域,开始了艰苦的西行。17年(1222年)4月,蒙古太祖在大雪山之阳(今阿富汗)遇到了成吉思汗,尹志平是西行18个弟子的冠军。
19年(1224年),尹志平跟随丘处机返回燕京,居住在长春宫。
[img]502282[/img]
当时全真道名扬天下,四方崇教尊礼者云集。对此,尹志平说:“我没有功德,敢享受!”言下之后,尹志平首先退居德兴(福治河北涿鹿)的龙阳观,很快就隐居在烟霞观中。
蒙古太祖22年(1227年),丘处机临终时,尹志平被遗命为全真道第六代掌教大师。
太宗四年(1232年),窝阔台南回燕京,尹志平迎接顺天,窝阔台让皇后在长春宫献香。
太宗六年(1234年),皇后遣使慰问,赐道经一藏。
太宗七年(1235年)春,尹志平前往沁州(今山西沁源)黄璐。9月,达平阳(今山西临汾)命令宋德方率众编纂《大元玄都宝藏》,尹志平请求并筹集资金。
同年,为了展示祖先,尹志平前往陕西兴复佑德和云台。太平、宗圣、太一、华清四宫以翼祖庭。“陕西右甫定的时候,遗民还有保护栅。闻到老师的到来,他们先归属。老师是为了安慰他们,他们都像以前一样被堵住了。”
太宗八年(1236年)秋,尹志平奉命试经云中,度过千人为道士。对此,姬志真在他的《南昌观碑》中说:“长春真人(即丘处机)应召后,大闸门庭,室内座位不虚,户外座位常满。以及思教清和真人(即尹志平)为大师,他们被宠坏了。他们接过发夹,看着对方。虽然他们是白痴,但他们都有自己的人。”
太宗十年(1238年)春,尹志平70岁,将教事付给李志常,并隐居在大房山清宫。
定宗三年(1249年)春,特别赠送“清和演道玄德真人”号,并赠送金冠法服。
在宪宗元年(1251年)春,尹志平羽化于大房山清和宫。
尹志平每天告诉弟子时,都鼓励弟子忍受谦逊、自利、善恶、积累成就。并警告弟子们在教学繁荣的时候,特别要努力练习,不能享受成功,什么也不做。
尹志平认为圣人设教是为了吸引人和善良。修道者只有积行累功,克己济人,才能得道。
尹志平一生不慕荣利,甘居淡泊。即使是当时人们也很谦虚。当丘机居长春宫,四方请访时,他以“我没有功德”为辞,不敢享受这种崇拜,退休在僻静的地方。
当丘处机去世,遗命其继任掌教时,尹志平本欲绝迹远逃,只是因为大家的敦促,开始勉从之。
尹志平当掌教十一年后,又以年老为辞,请李志常代主教一职,自己隐居修炼。
在元代“道宫出入,趋从甚都,前诃后殿,行人辟易”的情况下,尹志平这种成功归隐的精神境界显得尤为可贵。
揭秘:历史上尹志平是什么样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