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说时代造就了英雄。乱世往往是英雄辈出的时候,但历史上总有一些人。很难说他是好是坏,忠是奸。明代黑衣首相姚广孝就是这样一个人。想和大家谈谈姚广孝。
很多人做和尚是为了温饱和活着,比如朱元璋做过和尚,但姚广孝不是,他的家庭代代行医,也算是小资家庭。姚广孝曾经看到僧侣们走过街道,非常美丽,年轻的姚广孝想成为这样一个人,当时属于元末,世界混乱,在这个世界上,僧侣可以更稳定。于是年仅十四岁的姚广孝就剃了出家,法名道衍,以为自己能过上富裕的生活。
[img]500769[/img]
然而,在姚广孝成为和尚后,他发现和尚并不是他想的那样。佛经不仅没有告诉他如何蓬勃发展,而且还建议自己放下欲望,看不起名利。于是姚广孝又偷偷拜了一位师傅,但这位师傅却是一位道士,名叫席应真,一位和尚却拜一位道士为师倒也是一件有趣的事。但这位道士也是个奇人,他不属于专心修道、炼丹之列,反而喜欢研究算卦、天文、权术。从那以后,姚广孝跟着他学习这些东西。
洪武十五年,马皇后去世,朱元璋自然很难过,于是下令把著名的和尚送到首都,为马皇后念经,包括姚广孝。这是改变姚广孝的一件大事。虽然朱元璋事后没有给他一个半职,但他遇到了一个人——朱迪。朱迪被收入政府,并跟随朱迪回到北平。
[img]500770[/img]
本来朱棣接受姚广孝是为了看上他的智慧,希望他能说个谋士,遇到什么事给自己一个建议。没想到姚广孝不安于参事,而是想搞事,他经常鼓励朱棣造反。但朱迪觉得此时天下太平,朱元璋和他的兄弟朱标还在,怎么也轮不上自己了,起兵根本不可能成功。万万没想到的是,没过多久,朱标就意外去世了,朱元璋应该立皇孙朱允炆为继承人,这让朱棣非常生气。朱元璋死后,朱允炆上台,连续五次削藩,没有一个好下场。在姚广孝的鼓励下,朱棣终于决定起兵造反,这是后来的“靖难之战”。然而,多年的靖难之战打破了和平,使明朝的许多人流离失所。
靖难之战后,朱迪成功称帝,本该大富大贵的姚广孝却主动放弃了朱迪的赏赐,依然住在寺庙里吃斋念佛,偶尔上朝也穿着黑色僧衣,临死前还让朱迪放下了有藏文帝嫌疑的溥恰,希望能减轻自己的愧疚。
姚广孝作为出家人,为什么要帮朱棣造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