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武门在公元626年的变化是改变唐朝的一个非常重要的事件。在这次事件中,我们看到了父子兄弟为王位所做的一切,结果是李建成和李元吉被李世民杀害,然后成就了唐太宗的伟大事业。在这篇文章中,作者不想告诉你这段血腥的过去,只是分析一个观点,李建成是王子,他和李世民是可以理解的,维护他的王位,但李元吉只是四个王子,为什么反对李世民,帮助李建成?
其实说到这个问题,我想先给大家介绍一下李元吉的人生事迹。他出生于603年,新旧唐书对李元吉的记载都是负面的。他认为人很勇敢,善于立即战斗,但他有阴险的怀疑。公元619年。李元吉守太原时,被刘武周击败,然后逃往长安。之后跟随李世民东征洛阳。李渊建立唐朝后,官到侍中司徒。据说四王子李元吉的官职其实还可以。公元622年,李元吉和李建成两人狼狈为奸,两人前往昌乐(潍坊),收集刘黑凯留下的财产资源。
[img]499167[/img]
在此期间,虽然历史或野史没有明确记载李元吉和李建成有什么秘密。但这两个人从622年开始。关系变得非常密切。624年,李元吉胆大包天,想派刺客暗杀二哥李世民。被李建成拦住后,兄弟俩偷偷积蓄力量。没想到李世民先拔头筹,玄武门事件彻底夺冠。这是李元吉的简单经历。从他的出生到李世民的阵法,我们可以看出他和普通的王子没有太大的不同,但隋末天下乱七八糟,李元吉也有机会领兵打仗。
公平地说,李元吉对唐朝的建立有积极的影响。尽管失去了太原。但在621年与李世民征服洛阳的时候,也做出了贡献。既然能和李世民东征,就说明这两兄弟关系没那么僵硬。至于后来的反目成仇,我觉得李元吉的性格占了很大的原因。新旧唐书均记载,李元吉为人刁蛮任性,从现在人们的角度来看,像他这样的官二代有点小气是很正常的。但这种性格,说明李元吉心机不深,容易被诱拐,当枪使!
[img]499168[/img]
碰巧王子李建成擅长计算。有理由相信,李建成和李元吉没收了刘黑凯的资源。在此期间,他们达成了秘密计划或李建成的巧妙舌头,成功地说李元吉为他工作。从我的观察来看,李元吉并没有为李建成和李元吉洗白,李元吉也没有那么坏。他可以和李世民领兵打仗,但李建成从中作弊,也许他对李元吉说了很多李世民的坏话。平时辅以小恩小惠,李元吉很喜欢打猎,家里战马、良弓不少于30匹和30多对。
李建成知道李元吉喜欢这个东西,就派使臣到各地搜,投其所好。这样,李建成和李元吉的关系就更紧密了,甚至超出了李元吉和李世民的感情。然而,仅仅凭李建成的三言两语,李元吉就不会遇到李世民的刀兵。事实上,在唐朝建国时,李世民的功勋比他的父亲李渊甚至每个人都要大。虽然后面的史书对李世民的记载大多是积极的,但当时李世民的做法也严重影响了唐朝的统治安全。
[img]499169[/img]
李建成可能会以父亲李渊为诱饵,哄骗李元吉,谎称父亲李渊很可能被二哥李世民伤害。没有章法的李元吉,头脑简单,陷入了李建成的陷阱。从那以后,他反对李世民,甚至不惜杀了二哥,这似乎是合乎逻辑的。作者最后得出结论,李元吉这个人心不是很坏,也不是大奸大恶之辈。敢于在战场上杀敌的李元吉也立下了军功。621年前,与李世民的关系也相当不错,一起打过仗的感情,再加上又是亲兄弟,怎么会不好呢?
但李元吉处事不慎,头脑简单,被李建成利用。此外,当时李世民的风头正盛,尽管唐太宗试图拒绝成为唐朝皇帝。但“尾大不掉”,李世民对李渊和李建成,都是肉中刺。王子利用父子之间的亲情和许多好处的诱惑,让李元吉跟随李建成与李世民打交道。此外,李元吉的年龄也值得关注。即使在玄武门事件中,李元吉也只有23岁。
[img]499170[/img]
23岁,指望他在这个年龄能有多深的人生经历?我觉得李建成不太可能知道后宫政治和王权统治。他利用四弟单纯的性格成功反抗。而且,整个大唐的安全,以及江山社乡。让李元吉和他成为绳子上的蚱蜢作为借口。这就是李元吉不惜暗杀李世民,跟随李建成的原因。最后得出的结论是,李元吉没有深入参与这个世界,被自己的大哥哄骗,性格也没有那么坚定,没有多少高的人生经历黑白。但是从个人角度来看,我不认为李元吉是坏人。这篇文章不是简单的洗白文,而是和读者讨论我的观点。也许在我们看来,李元吉的做法是错误的。但在那个时候,他可能没想到大哥李建成的花言巧语会失去生命。
李元吉是四皇子,为何选择帮助李建成而不是李世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