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清朝修的《明史》来说,当时的人和后来的人都有被故意“修改”的想法。其实这也不能挂后人多心,毕竟一本历史书在一个统一的王朝里不管修什么 不到一百年啊。可以理解的是,遇到战争、灾荒、国力不济、混乱等。然而,清朝入主中原后,国力基本还可以,朝政也是稳定的。修建历史需要100年,这太可疑了。
[img]499163[/img]
更不可理解的是,清理《明史》中的漏洞更引人注目,甚至有些内容可以和今天无拘无束的朝代游戏相比,比如一个官员或者麻雀飞青天。我会挑出以下几点给大家看。相信看完之后,我对清朝是否对《明史》进行了大刀阔斧的修改有了自己的认识。
第一个是关于沈万三被朱元璋抄袭流放的。在《明史》中,沈万三想搞政治投机,做一次吕不韦,因为他太富有了,所以他投资修建南京三分之一的城市,奖励军队。
朱元璋很生气,在马皇后的阻止下没有杀他,把他流放云南。事实上,早在张世诚统治沈万三家乡吴忠时,沈万三就去世了(根据吴中县志)。此时,明朝成立前18年,朱元璋从未见过沈万三。他怎么能和沈万三发生这样的争吵呢?这显然是黑色的。
而第二点, 《明史》说天启和朱元璋是文盲,这似乎挺有道理的。毕竟一个是要饭帝王,一个是木匠。基本上不可能读这两件东西。但是书以后会毒。
[img]499164[/img]
比如朱元璋,他流传了很多诗,所以这里不可能是文盲。木匠天启更不可能。毕竟孙承宗是他的老师,天启亲自给国内一个著名的景点提过字,不可能是文盲。这里也有目黑。
第三点是鲁王朱以海被郑成功沉入大海。在明史上,为了表现郑成功的野心,鲁王被郑成功写成了“安排”,但事实是 根据 20世纪60年代在台湾出土的鲁王墓揭示了真相。鲁王死于风寒。此时,郑成功的坟草已经存在了一年多。至于清朝为什么要这样做,我们都知道。
第四点是关于张献忠屠杀四川的6万万件事。关于这件事,让我们做一个简单的计算问题。当时,全国只有1亿多人。四川的6亿人在哪里杀害了张献忠?张献忠在四川确实有屠杀行为,但在屠杀方面,满族清朝的杀戮并不比张献忠少,甚至只能多。这个锅盖在张献忠的头上,意图也很明显。毕竟,每个人都死了,没有人站起来揭露它。
第五点也是一个有争议的话题,那就是李自成等农民起义军领袖是否是“流寇” 的问题。
[img]499165[/img]
严格来说,李自成是明末抗封建压迫的杰出农民起义军领袖。虽然他有自己的局限性,但从历史唯物主义的角度来看,他所做的就是推翻一个腐朽落后的封建王朝。至于他最终没能把中华民族从黑暗中拯救出来,这是他的阶级局限性,但他在抗清战役的最后一刻,把明朝官员的几条街扔了出去。即使他被定性为“流寇”,也不能轮到清朝作为“外匪”来评价明朝。这是毋庸置疑的!
清朝修改《明史》了吗?从以下五点可以看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