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唐高宗李治,大家都会想到什么?以下是相关历史事迹的介绍。
作为唐太宗李世民的儿子和武则天的丈夫,唐高宗李志一直是人们批评的对象。很多人认为他把整个唐朝搞得一团糟,只有他的妻子武则天为他收拾残局。武则天几乎屠杀了李的皇室,所以很多人说李志为他的父亲和儿子感到难过。真的是这样吗?李志真的无能吗?在他父亲李世民看来,李志是什么样子的?
唐高宗李志是唐太宗李世民的第九个儿子,也是唐朝的第三位皇帝。李志在位34年。由于李志的儒家思想软弱和平庸,他在政治时期的权力下降了。武则天皇后听政治。武则天是中国历史上唯一被广泛认可的女皇帝,他死后不久,武后临朝称制,直到最终取代李唐建武周。为什么一代英主唐太宗李世民要选择这样一个近似窝囊废来接手,还差点把大唐江山断了?
[img]495648[/img]
唐太宗李世民和他的后妃生了14个孩子,其次是长子李承乾、二子李宽、三子李恪、四子李泰、五子李佑、六子李银、七子李云、八子越王李贞、九子唐高宗李治、十子纪王李慎、十一子江战王李傲、十二子代王李简、十三子赵王李福、十四子曹王李明。其余的都是后宫出生的其他妃嫔。
根据中国传统的立法立长传统皇位继承制度,李世民在当上皇帝的那一年,将时年八岁的聪明可爱的李承乾确定为皇太子。公元635年,太上皇帝李渊去世。唐太宗守孝期间,李承乾第一次负责朝政。他的表现也很好。大臣们对他也很有名。历史书还记载,“他很熟悉,听得很好”。太宗非常欣赏他的表演。从那以后,太宗离开长安,让王子李成干监督国家,但老后,由于事故,李成干腿脚不好,脚有问题,有点不方便走路,他认为这损害了王子的形象,因素本身有一种自卑感,为了抑制和稀释这种感觉,他开始关注狗马,甚至最终有同性恋倾向,所以行为偏差,对父亲李世民阳奉阴违,甚至派杀手刺杀自己的老师。
[img]495649[/img]
到公元642年,即贞观16年,24岁的李承乾被控武力叛变,故意杀害唐太宗和四弟李泰;在接下来的第二年,李承乾的王位被废除,并被判充军黔州。此时,参与政变的杜荷、赵节、侯君集等人都被处决。
公元645年,即贞观19年,才27岁的李承乾郁郁寡欢。因为王子李承乾的死储君座位也空了,所以其他王子也有机会进入东宫。当时四王子李泰,雅号文学,疾书万卷,史书记载李泰才华横溢,聪明绝伦,宠冠王,是他父亲唐太宗李世民最喜爱的儿子。按照这个古老的做法,王子成年后应该封地,不能长期居住在首都。然而,李泰太宗的偏好允许他住在首都,而不用封地。
由于过度宠爱,四子李泰多次受到大臣们的阻碍。得知哥哥失宠后,李泰想尽办法取代他。一方面,他要求他的下属广结朝大臣,为自己做王子,广结舆论。另一方面,他与徐、都尉等20多人形成了死党,形成了颠覆王子的大力量。太子李承乾被太宗废除后,李泰似乎成了理所当然的王子候选人。他每天都在宫里伺候,进一步讨好父亲李世民的喜悦。唐太宗本来就喜欢他,当面说要把他当王子。
[img]495650[/img]
唐太宗要立李泰为王子的想法也遭到了朝中地位显赫的长孙无极等大臣的反对,这些人主张要立九子李治, 这使李世民犹豫不决。为了消除父亲王的担忧,李泰一方面告诉父亲王,他会在死前杀死所有的儿子,然后把王位传给九兄弟李志;另一方面,他强迫软弱的九兄弟李志退出竞争。这时,正处于困惑之中的李世民得知这个消息后,回忆起长子李承乾,被李泰排挤,有了政变的动机,自然很不高兴。最后,他决定让九子晋王李治继承王位。
唐高宗李治即位后,优惠待遇好,永徽三年,李泰死于封地迅乡。
李治在这场权力竞争中大获全胜,晋王李治小时候性情温和,很听话,也很受父亲李世民的喜爱。他一出生,李世民就喜出望外,幸运的是,这一天出生的人也得到了奖励。贞观五年,李治被封为王时,李治独特的地位也更加突出。唐太宗又把太原封给了他。太原不仅是中原王朝的北方重要城镇,也是李唐的龙兴之地。唐太宗把晋王封给李治,把太原封给了他,这样一个独特的地位。也可以看出他对儿子的爱。
李治在李世民眼里是什么样子的?为什么李世民传给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