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史之乱持续了七年零两个月。在这七年多的时间里,唐朝换了三位皇帝,从唐玄宗李隆基到唐肃宗李亨,再到唐朝宗李豫;叛军领导人换了四个,从安禄山到安庆绪,再到史思明,最后是史朝义。有兴趣的读者来看看!
可以说,内乱降低了叛军的战斗力,最终输给了大唐。然而,即使史朝义兵败自杀,这场叛乱也没有真正结束,只是停止了叛军。但它以另一种形式存在。当时,所有投降的将军都被唐朝许下了原职。这不仅是仆固怀恩为唐朝挖掘的陷阱,也是唐朝最后的手段。毕竟,安史之乱的破坏太大了。唐朝帝国的繁荣崩溃了,帝国的威严和统一摄力不再是过去。藩镇分离成为一股强大的地区势力,越来越脱离唐朝的控制。经济受损,人们流离失所。
叛乱的制造者是安禄山,一个体重330公斤的胖子。他在唐玄宗面前像小丑一样忠诚诚实,赢得了唐玄宗的信任,成为杨贵妃的养子。在李林甫的支持下,安禄山迅速成为范阳节度使和平卢节度使。后来,他得到了河东节度使,一人拍摄了三个城镇,成为王忠思之后最强大的存在。当时,王忠思统一拍摄了四个城镇,尽管他是唐玄宗的养子。但得不到唐玄宗的信任,最终被陷害后暴卒。
之后安禄山统兵最多。平卢、范阳、河东加起来有183900人,当时10个节度加起来有4.95万总统兵。安禄山统兵占三分之一以上,十个节度使总兵占全国兵力的85%左右。这样,安禄山自己的统兵占大唐帝国的近三分之一。当然,安禄山对河东的统兵摄力相对较小。
但755年,安禄山起兵时,还是凑够了15万,包括平卢和范阳的全部兵力,加上河东的部分兵力,以及同罗、奚、契丹、室韦等部落的兵力,凑够了15万人马,号称20万人马。
很快,全国陷入战争。长安即将落下时,唐玄宗的“御驾亲征”灰溜溜地往南跑,马尾驿著名的马尾驿兵变发生在马尾驿。然后唐玄宗入蜀成为太上皇帝,太子李亨北上灵武登基为皇帝。两京战争开始了,安庆绪杀死了他的父亲安禄山,成为了皇帝,但安庆绪和史思明不同意。后来,在安庆绪向史思明寻求帮助后,史思明杀死了安庆绪,完全接管了叛军,成为了皇帝。
[img]495696[/img]
761年,史朝义又杀死了父亲史思明,称帝。此时的叛军已不再有统一的指挥,史朝义对叛军没有约束力。在对唐军的战斗中几乎节节败退。762年10月,唐代宗命仆固怀恩率领副元帅在各个节度攻打洛阳。史朝义率10万精兵增援洛阳,但被仆固怀恩打败,史朝义损失惨重,被斩首6万,被俘2万。之后,史朝义带着数百轻骑向东逃跑,仆固怀恩带领朔方军继续追击史朝义。史朝义组织的几次反击都失败了。
史朝义的下属纷纷降唐,无路可走,史朝义在林中上吊自杀。安史之乱就此结束。
当时,仆固怀恩与朝廷发生了冲突。他有异心,所以他没有杀死降唐的叛军节度使。相反,他要求朝廷恢复官职。田承思是魏博节度使,李怀仙是卢龙节度使,李宝臣是成德节度使,薛松(薛仁贵的孙子)是卫兵节度使,与以前没有什么不同,为了安抚人民,迅速结束战争,朝廷同意了仆固怀恩的要求,此后,唐朝进入藩镇割据局面。
河朔老部依然奉安禄山和史思明为圣人,田承思也为安和史四人立祠,被称为“圣人”。9世纪唐穆宗时期,安禄山和史思明的影响力依然存在。
在安史之乱中,安禄山一开始有多少兵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