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宰相的权力,感兴趣的朋友们快来看看吧!
宰相是中国历史长河中极其重要的官职。从先秦到明朝朱元璋的名义,它一直在人们心中一人以下万人以上的存在。
早在黄帝时期就设置了六个相,但此时的相并没有成为具体的官职,直到战国时期才真正形成,从此各个朝代都有。
有时候称呼不是宰相,比如太宰、相、相邦、相国、丞相等。,但行使的权力是一样的。
[img]496098[/img]
到了唐代,隋朝的制度得到了改进,宰相制度逐渐形成。它甚至很大。有教授研究过,整个唐朝有381位宰相,命相498次。
这只是那些被确切封为宰相并能行使相权的人,其他有宰相实权无名分的人,或者有宰相名分无实权的人,都没有计算。
这可能感觉不多,但与其他朝代相比,很明显,西汉和唐朝只有60年左右,但总理少了300多人。宋朝比唐朝多了30年,但总理只有132人。与这两个统一的王朝相比,唐朝的数量有点可怕。
[img]496099[/img]
那么为什么会有这么多宰相呢?主要原因如下。
首先,任期不固定,唐代官员考核相对严格。普通官员的任期一般为3-5年,但唐代认为你不能,所以你会下台,没有具体的时间限制。
有像长孙无极、方玄龄这样的人已经工作了十多年,有些人工作了不到一年,甚至还有一个最短的宰相叫王辉。然而,这是一个特殊的原因。王辉仍然很有才华。不幸的是,他生活在唐末。当了一天总理后,他的国家破裂了。
《新唐书》:徽有雅望,拜宰相一天而京师乱,因此其设施无能为力。
[img]496100[/img]
除任期外,唐代还有一项特殊的政治制度,导致宰相数量众多,即政事堂。随着它的出现,宰相不再是独相,而是变成了多相。
由除了最大的皇帝老子变成有事大家一起讨论,就这样,宰相成了一群人,一个组织,甚至最多达到十几个人。
我们都在历史书上学到,唐朝使用了三省六部制,这三个省的首脑都是首相,所以至少有三个。皇帝仍然担心他们的权力太大,所以他创造了两个新的官方职位,一个同中书门下三品,一为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这个意思很灵性,也就是说和宰相有同样的权利,这样官职多了,人数也多了。
[img]496101[/img]
此外,皇帝的随意性也增加了首相的数量。皇帝喜欢盲目整理。有时他会因为一些莫名其妙的原因改变人。例如,武则天在位22年后,她换了66位首相。平均来说,她一年换三个,四个月换一个,所以吵闹的人数自然会增加。
还有后期政府的动荡。正如前面提到的王辉所说,许多首相被命令处于危险之中,但危机往往无法很好地解除。这样,首相被抓的概率就很高。即使他们不被抓住,他们也会被视为典型的不利行为。
[img]496102[/img]
以上四个主要因素加起来,造成了唐代宰相人数过多的局面。看到这些因素,很多人认为这个职位的权利不会很大。事实并非如此。宰相仍然有力量和能力控制皇帝。例如,唐德宗就像一个废王子,但由于宰相秦丽的劝阻,他最终未能成功。
唐朝中后期,杨国忠、卢齐等人乱政,导致国力下降。这不也说明宰相的权力很大吗?
总之,唐朝统治者想了这么多办法削弱宰相的权力,甚至创造了人数记录,最终宰相的权力还是比较大的。
唐代宰相那么多 他们的权力有多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