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羹尧担任四川总督。在老四胤祯、老八胤祀、老十四胤祀的联合推荐下,年羹尧从四川总督调任陕甘总督。表面上看,都是从一个产品,属于平级调动。然而,根据清朝的规定,这次调动实际上是一个例外。年羹尧相当于连续三级。总督和总督虽然只是一个字的区别,但是权力的差距是10倍。有兴趣的读者一起来看看吧!
[img]493459[/img]
@ 我们来谈谈明清时期地方高级官员的历史。13世纪元朝在北方崛起后,逐渐消灭了西夏国、大金国、吐蕃各部、西辽国、大理国、南宋等一系列政权。随着疆域面积的扩大,唐宋时期沿用的州县两级行政区划建立了一个广阔的帝国,不符合元朝的统治需要。为巩固自身统治,元朝将全国分为河南省江北省、湖广行省、甘肃省等10个省。元朝在各行省设立了行省丞相、平章政事等官职,但元朝地方官权力过大。
元朝统治末期,由于缺乏相互制约,元朝许多地区出现了地方官员武装割据的情况。明朝建立后,在继承元朝行省制度的基础上,进行了创新和改进。明朝统治时期,全国出现了两京一十三省的行政区划。为防止地方分离势力的出现,明朝建立了三驾马车相互制约的模式。在各省设立了布政使、按察使和指挥使。其中,布政使的地位最高。明朝统治初期,三驾马车并驾模式问题不大。但进入明朝统治中期,出现了游牧骑兵南下、西北农民起义、日本日本侵略等问题。
现阶段,各省三驾马车相互推卸责任,很大程度上耽误了时间。明朝为协调统一各机关,先后在地方设立了巡抚、总督等官职。请注意,明朝的巡抚和总督都是临时的。任务完成后,官职将被撤销,然后对其他问题建立新的巡抚或总督。比如浙直总督曾经管理过南方7个省,负责清除南方的日本海盗。但在日寇逐渐消灭后,浙直总督的官职被撤销。明朝灭亡已经统治了17世纪中期200多年。清朝入关后,10多年来,南方农民军政权和南明势力被消灭,全国统治被确立。
由于清朝没有太多的行政经验,清朝基本上遵循明朝各方面的规章制度,如地方官员制度。然而,清朝进一步完善了行省制度,形成了内陆十八行省的行政区划。清朝统治时期,总督和巡抚逐渐成为地方固定的官职,是封疆的标准官员。让我们先看看总督。清朝时期,除了直隶总督和四川总督的特殊情况外,只管理一个省,其他总督可以管理两三个省。例如,两广总督、陕甘总督、云贵总督等,都可以管理大面积地区。
总督负责辖区内粮食运输、河流治理、军事管理、仓库库存等方面的工作,总督的等级一般为一品。由于兼任兵部尚书或都察院右都御史官职,因此被称为部堂大人或制台大人。巡抚除总督外,也是封疆大吏。巡抚属于一个省的一把手,负责全省军政民财等事务。请注意,总督和巡抚不是上下级关系,而是平级关系。巡抚和总督相互分工,起到相互制约的作用。巡抚的等级是正二品或从二品,因挂着都察院右副都御史的官职,所以被称为中成大人或抚台大人。总督和巡抚的权力明显高于其他地方官员。
清朝地方高级官员除总督、巡抚外,还提督、按察使、布政使、学政。其中,布政使属于二品官,地位仅次于巡抚,负责全省财政、民政、经济建设、人事任命等工作,又称藩台大人。布政使属于全省二把手,在很多情况下,如果巡抚大人被调走,一般由布政使接任巡抚。按检使的等级为正三品,负责全省治安、刑事、刑狱等工作,有点类似于公安法,属于地方实权派。巡抚衙门,巡抚大人坐在正堂上,左右有两个座位,一般留给布政使和按察使。学政等级,从二品到四品不等,负责全省科举考试,以及对举人、秀才等各级读者的管理。请注意,学政直接隶属于朝廷,总督和巡抚无权干涉和干预学政工作。
[img]493460[/img]
根据清朝的规定,提督负责管理一个省的绿营军。和总督一样,提督的等级也是从一品,被称为军门大人。但是,根据朝廷的规定,提督需要接受总督和巡抚的控制。提督属于明显的高权低,有人认为,清朝提督的实际权力不如当地的道台和知府。提督只管理一个省的绿营军,不能干预地方事务。@ 总督和巡抚一般都有王命旗牌,有先斩后奏的特权。若提督、总兵等将领不听指挥,后果自负。
清末,曾国藩曾以两江总督的职务,控制江南各省,负责镇压太平天国。当时,各省的提督员只能站着和曾国藩说话。提督见总督,巡抚,一般需要先请安,喊:“标下,见部堂,中成。“在雍正王朝,年羹尧原本是四川提督,在老四胤胤、老八胤、老十四胤的联合推荐下,年羹尧调任陕甘总督。就品级而言,年羹尧还是从一品,似乎是平级调动。事实上,陕甘总督从四川提督升迁,几乎连升三级。
提督和总督之间只有一个字的区别,实际权力可能相差10倍。年羹尧担任陕甘总督后,能够以总督的省份管理甘肃、陕西各方面的事务,这是提督做不到的。这就是康熙皇帝时期的情况。乾隆皇帝时期,总督的权力进一步扩大。由于甘肃巡抚被撤销,陕甘总督兼巡抚事务权力很大。在这个阶段,甘肃提督见到了陕甘总督,虽然都是从一品开始的,但可能连座位都没有。关于清朝官职的故事还有很多,作者在以后的文章中,慢慢地和大家聊天。
为什么清朝从一品的总督和提督差别这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