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给大家带来夏朝的故事,感兴趣的朋友们继续往下看。
中西考古学的重要区别在于,西考古学是为了发现历史,中考古学是为了证明历史。原因很简单。与西方历史相比,中国历史记录完善、丰富、系统。从三皇五帝到宋、元、明、清,几乎都是一一记录的。考古学主要证明了一些历史,尤其是夏朝。
作为中国第一个王朝,文献记载了许多夏朝的事迹,但没有一个在考古学上得到100%的证实。准确地说,著名的二里头遗址只是疑似夏墟。记录大禹功绩的遂公,并没有证实夏朝与大禹的关系,也不能100%肯定大禹是否是夏朝的奠基人。最奇怪的是甲骨文。作为推翻夏朝统治的商朝文献,到目前为止,甲骨文中还没有以“夏”命名的政权文字证据,在祭祀商汤时也没有表现出汤武革命的成就。@ 史书上有夏天,考古上似乎没有夏天。
那么,夏朝存在吗?从夏商帝王的命名规律来看,这两个王朝呈现出传承性和发展性,可以证明夏朝的存在。
[img]494015[/img]
在甲骨文出现之前,西方学者和一些中国学者质疑商朝的存在,但甲骨文的诞生有效地证明了商朝的存在。更重要的是,《史记》中的商朝帝王系统几乎与甲骨文系统一致。因此,也可以推断,《史记》中的夏朝帝王系统也应该是可信的。粗略地虚构一个王朝很容易,但就像夏朝一样,即使是皇帝的世界也很清楚,夏商帝的命名方式也是发展和继承的,所以夏朝是一个虚构的王朝是不合逻辑的。
根据夏商帝王的命名规律,两者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都与“日名制”密切相关,即前一个字是不同的字,后一个字是“十个字中的一个字”。
相传天上有十个太阳,它们的名字叫“A、B、C、丁、E、自己、庚、辛、仁、贵”(十天干)。每天都有一个太阳出现在世界上,十天干轮流用,就像现在七天一周,所以哪一天出生,名字上用的是哪个字,比如甲日出生的大甲、阳甲、乙日出生的天乙、武乙、丁日出生的。
[img]494016[/img]
据《史记》记载,大禹的名字叫四文命,禅位于功臣伯益,但最终被夏启夺得王位,从夏启到夏杰结束,共有16位皇帝出现在夏朝:1、启——2、太康——3、仲康——4、相——5、少康——6、予——7、槐(芬)-8、芒(荒)-9、泄(世)-10、不降——11、(局、禺)-12、胤甲——13、孔甲——14、高(吴、高)-15、发(发)-16、履桂(桀)。
古代作家陈梦家在《殷虚卜辞综述》中指出,太康、仲康和少康实际上是大庚、中庚和少庚。此外,在后期,胤甲、孔甲和履桂都有几位皇帝。因此,夏朝至少有六位皇帝使用日本命名系统。
可以看出,日名制在夏初开始出现,在恢复较少或使用其他命名方法之前,直到12代银甲恢复。巧合的是,商人流行日名制的时间与夏朝使用日名制的时间错位一致。
商朝时期,日名制变得非常完善和流行,从皇帝到平民,包括女性,都以日名制命名。
从商汤开始到商周结束,商朝共有31位皇帝(见下图)。从下图可以看出,与夏朝不同的是,自从商人的祖先王海之后,其他领导人或皇帝都采用了日名制,所以祖辛、太丁、外丙、钟仁等奇怪的名字出现了。商朝的创始人尚唐也被称为天一,殷墟甲骨文被称为程、唐、大乙,宗周甲骨文和西周金文被称为唐。
需要注意的是,在甲骨文中,辛字代表刑具和惩罚。周王之又名帝辛,不是名字上的自虐,而是商朝命名规律的原因。
不仅是商朝皇帝或大贵族,一些普通贵族甚至平民也广泛使用日名制,如青铜器上的“父丁丁”、“虎父丁爵”、“鱼父丙爵”。还有一些女性也以天干命名,比如武丁的配偶有“妻辛”、“妣癸”、三位“妇戊”,其中“妇辛”是中国第一位女帅女。
[img]494017[/img]
可以看出,夏商在命名上表现出继承性和发展性。夏朝没有固定的命名方式,只有日名制,在商朝很受欢迎,这显然符合事物发展的规律——从出现到流行,从简单到完美。
与此同时,夏人商人流行日名制的时间也惊人地符合事物发展的规律,两者相互影响。根据《史记》记载,商人的祖先名叫子契,子为姓,契为名,是皇帝与简狄之子,帝尧异母弟,年龄大约比大禹大。夏初日名制出现100多年后,商人在传承到第八代(兄弟、终身兄弟、计算一代)时开始建立日名制。相反,商人在日名制流行了100多年后,夏朝最后几位皇帝也用日名制命名。
引皇甫温说:“殷本纪·索隐” “微字上甲,母亲以甲日生死,商人以日为名生孩子,自豪地开始。”商人的第八代是上甲微,出生在甲日。他的母亲以此命名。自上甲微以来,商人一直采用日名制。
周朝出现后,虽然放弃了日本的名称制度,但名称开始变得复杂。除了名字,还产生了文字和死亡,并形成了一定的礼仪规范。因此,从夏、商、周的命名来看,它呈现出一个明显的发展过程,反映了事物从简单到复杂,逐步完善和成熟的发展规律。
从命名方式的相互影响来看,夏人和商人之间的距离不应该太远,以便相互影响。事实上,以三千年前的交通能力,姚、顺、禹、夏商的部落应该不远。据推测,夏朝在海外和商朝是外国人的言论是胡说八道。三千年前进行远征军或跨海登陆是不可能的。
因此,从夏商帝命名法的继承性和发展性来看,夏朝在理论上是不可避免的。至于夏朝考古证据的100%确认,可能还没有找到正确打开夏朝的钥匙。
探索夏朝是否真的存在于夏商帝王命名的规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