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史

战国七雄动辄数十万大军,到底有多少人口?

随着时间的推移,历史在不断发展,让大家摆脱历史的迷雾,回到剑影时代,看看战国七雄兵力的故事。

战国时期,不仅列国之间的战争频率很高,而且战争规模也迅速扩大。数十万军队经常互相攻击,甚至出现了使用数百万军队的“长平战争”战争。即使在后世统一王朝,这种战争规模也极其难以想象,因此,对这些数字一直存在质疑。那么,战国时期七雄有多少兵力呢?我们不妨从当时的人口、兵制、兵力三个方面来回答这个问题。

[img]492107[/img]

战国时期各国人口

虽然古代户籍管理制度相对较早,但由于先秦历史资料的丢失,我们无法准确了解战国时期的总人口和列国人口的具体数量。根据范文兰的《中国通史》,战国时期的总人口约为3000万。

根据路遇和滕泽之《中国人口通史》的推测,秦末乱世和楚汉争霸后,西汉成立之初人口只有1300万左右。《史记》记载“汉祖定天下,人民死亡,数百万,是平城之卒,但30万,方六国,五损其二”。从汉初人口反推可以看出,秦始皇时期的总人口约为3200万。如果减去秦始皇统一六国后的人口增长,类似于《中国通史》的结论。

根据战国七雄的国力和列国的分布区,战国七雄的人口数量可以大致计算出来:

1、秦国:战国七雄中最强大的国家,尤其是渭河平原和川西平原,人口最多,约700万。

2、赵国:赵武灵王胡服骑射后实力大增,吞噬中山国,大败林胡、楼烦二族,开辟云中、雁门、代郡三县,人口约600万。

3、楚国:在秦国的连续进攻下,楚国失去了严英等地,土地面积缩水,但楚国摧毁了越国,土地面积仍然不小,人口约600万。

4、齐国:虽然济西战争后大面积土地丢失,国土面积大幅缩水,但由于经济强劲,七国人口密度最高,人口约400万。

[img]492108[/img]

5、魏国:战国中后期已完全成为小国,人口保持在200万左右。

6、燕国:燕国不仅土地面积小,而且地处苦寒之地,人口密度相对较小,人口保持在150万左右。

7、韩国:地处四战之地,是七国中最弱的国家。末期领土很小,人口应该在100万左右。

综上所述,到战国中后期,战国七雄总人口约2750万,其他小国总人口与3000万没有太大区别。这个数字可能不准确,但总体差距应该不大。

战国军制:征兵制为主,募兵制为辅

战国时期,由于诸侯之间的频繁征伐,春秋时期以贵族为主的军队建制已经无法满足战争。@ 当时的生产模式相对落后,各国普遍以征兵制为主,以征兵制为辅,以保证战争期间的动员能力。

所谓的征兵制度,其主要征兵对象是大多数农民,通常由当地政府组织农民在业余时间进行军事训练,然后在战时进行征兵。根据当时的规定,该男子在16岁或17岁时登记,然后根据国家需要随时申请入伍,直到60岁。

所谓募兵制,是国家严格挑选后成立的常备军,如魏国的“武卒”、齐国的“技击”等、秦国的“锐士”等,这些士兵都是全日制专业士兵,待遇相对较好。由于这些常备军队经常接受长期训练,虽然这些军队的数量很少,但它们是军队战斗力的保证。

[img]492109[/img]

在出土的《云梦秦简·编年纪》中,有“庄王十二年,喜治狱炎”和“十三年,从军
“记录显示,即使是当时的小官员也必须参军。根据《守法》的记载,军队每年轮换一次,这被称为“过度更换”。

在《商君书·兵守》中,有“三军:壮男为一军,壮女为一军,男女老弱为一军”的记载。可见,一旦国家爆发大规模战争,完全是男女皆兵的“全国动员”,从而保证了国家动员能力。即使在汉代,《汉书·严安传》中也有“丁男被甲,丁女转移”的记载。

以上,与后人的专业军队相比,在战国时期的军事制度下,国家动员能力极其可怕。“十丁抽一”是常规动员,决定国家命运的战争,如“长平之战”,达到了“六丁抽一”的极限动员。

战国时期各国军队的规模

了解战国时期各国的人口和兵制,我们再来看看各国军队的规模,关于这个问题,我们可以从战国政策中找到相应的记录。

1、秦国:奋击者百万,车千乘,骑万匹。(秦惠王时期)

2、楚国:带甲之士百万,车千乘,骑万匹。(楚威烈王时期,楚国水军未计算)

3、齐国:带甲百万,车千乘。(齐宣王时期)

4、赵国:带甲60万,车千乘,骑万匹。(赵惠文王时期)

[img]492110[/img]

5、魏国:武卒二十万,苍头二十万,斯徒二十万,车六百乘,骑五千匹。(魏襄王时期)

6、燕国:带甲几十万,车七百乘,骑六千匹。(燕昭王时期)

7、韩国:精兵20万,战士10万。(韩宣惠王时期)

随着战争模式的变化和战争规模的扩大,春秋时期以车兵为主的军队已成为历史,战国时期的军队步兵已成为主要武器。战国政策中的“数十万人”、“带甲百万”中的“带甲”指的是步兵,从上面的记载不难看出,当时各国的步兵规模已经非常大了。

@ 战国时期的骑兵和船师也开始迅速发展。赵的“胡服骑射”是骑兵发展的典型例子。《战国政策》中的“万匹骑兵”指的是各国骑兵的数量。船师的发展主要集中在楚秦。据《史记》记载,秦“船载卒,船载五十人和三月食,每天漂浮300多英里”。

如上所述,战国时期战国七雄的兵力看似夸张,但只要了解当时各国的人口和兵制,就不难理解这一数据。


战国七雄动辄数十万大军,到底有多少人口?战国七雄动辄数十万大军,到底有多少人口?

,,,,,,,,

  • 解密:为什么信陵君魏无忌一辈子都没有掌权?
  • 相信大家都知道“战国四公子”:孟尝君田文、平原君赵胜、新陵君魏无忌、春申君黄歇,这四个人的出现一度改变了战国时期世界的...

  • 无比的策略和无情的耐心——《德川家康》序
  • 德川家康是日本德川王朝(江户幕府)的第一任君王(征夷将军)。在日本混乱的战国时期,他扫平了群雄,创造了260多年的长期政权,...

  • 乐毅是什么样的人?他为什么伐齐?
  • 乐毅伐齐的原因: 一、引言 在中国历史上,乐毅伐齐是一个有争议的事件。然而,这场战斗背后有着深刻的原因。本文将从历史资...

  • 孟子简介 战国时期儒家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孟子
  • 孟子简介:孟子(约公元前372年至约公元前289年)、名科、字子舆(待考、字子车或子居)。汉族、东周邹国(今山东省邹城市,...

  • 战国史上鲁庄公是谁?鲁庄公是如何好色误国的?
  • 遇到一个不守妇道的老婆,鲁庄公自然就惹了一些麻烦。说,漂亮的女人是老虎,这不是,一个好国家的君主,“娶妻不淑”,造成了...

  • 齐国在乐毅伐齐后的结局是什么?经历了什么?
  • 乐毅伐齐后齐国的命运 一、引言 乐毅伐齐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战役之一,也是战国时期燕国与齐国之间的大规模战争。本文将从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