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新朝,每个人都会想到什么?以下是相关的历史事迹。
历史上,秦、汉、晋、隋、唐、宋、元、清或多或少都有妥协,因此“不和亲、不割地、不赔钱”的明朝被许多人誉为历史上最强硬的王朝。但说实话,还有一个比明朝更强硬的王朝。虽然它只存在了15年,但它已经向周围的“国家”宣布了战争。
这就是新朝,一个被古代文人墨客诽谤的王朝。
[img]492270[/img]
01
公元九年,王莽篡汉建立新朝,开启了神奇的十五年。
“魔法”是王莽的新政策几乎冒犯了国内所有阶层,不允许土地合并或买卖奴隶,冒犯了地主的力量;盐、铁、葡萄酒、货币、山、林、川泽收归国有,冒犯了大商人;五均信贷(贷款制度)、六、政策,用公共权力平衡价格,防止商人剥削农民,最终国家更加严厉地剥削农民;多次反腐,高标准道德整风运动,王莽新政的目的是建设一个理想国家,实现世界大同。简而言之,王莽的目标非常高尚,但最终几乎损害了每个人的利益。
内魔,外魔。
王莽篡汉成功的一个重要原因是西汉人之间的矛盾非常激烈,已经到了不改不行的地步。因此,王莽作为道德表率,得到了扬雄(和司马一样有名的汉赋家)、刘欣(刘向之子)等文人支持,本身就是外戚,家族力量很强,所以才能在世界的支持下篡汉。全世界的人都希望王莽能解决这个问题,所以王莽篡汉并非享受,而是沉重的负担压在他的小肩膀上。
可以合理地说,要解决西汉末年严重的社会问题,首先要有稳定的外部环境,必须与外部外国人保持一定的和平,尽量不要激怒外部力量,不能战斗尽量不要战斗,但王莽的想法与普通人不同,认为“安必须先出去”,一个接一个地向“国家”宣战,强硬的态度令人惊讶。
[img]492271[/img]
02
当时,东北、朝鲜半岛、西域、西南地区、北部匈奴等外部势力主要有四个部分。
1.新朝建立后,高句丽叛变入侵东北各县。王莽派名将严尤出兵斩王,但高句丽仍多次占领边境。新朝时期,唯一的对外胜利就是严尤打败了高句丽。
2.公元12年,西南夷钩町(今云南广南)发生叛变。王莽多次派兵讨伐。宁始将军廉丹率领的军队水土不服,几十年拖延失败,导致更大规模的叛乱。西汉时期,采取了羁绊政策,让夷人治夷。名义上,他们屈服于汉朝,“以旧俗治,无税”。
3.公元16年,王莽派五威将王骏、李崇、郭钦等几十个西征西域国家,被焉奘率领姑墨、尉犁、危须等联军击败。王骏被杀,西域与新朝断绝了联系。
4.公元19年,王莽派出30万士兵进攻匈奴。第二年,高句丽和吴桓被迫出兵。两国都不愿叛变,西部地区也陆续叛变新匈奴。公元17年后,历史上著名的绿林军和赤眉军开始出现。中国一片混乱,但王莽向强敌匈奴宣战。
王莽先后向“万国”宣战,虽然有异族羁傲不逊反复无常,但实际上部分原因又让人哭笑不得。
[img]492272[/img]
03
王莽认为周朝得“中策”、汉朝得“下策”、秦朝是“无助的”,没有解决外部问题。由于王莽篡夺了汉朝,承载着世界的期望,他必须采取“最好的政策”,以彻底解决外部问题,展示新朝的新风格。
什么是“最好的政策”?学者唐怀首先在《新鲁莽时期的民族政策》中总结了四点:一是贿赂和诱惑的怀柔政策,二是降王为侯的贬义政策,三是内部崩溃的外交政策,四是军事威胁和军事打击的强硬政策。可以看出,王莽并不是一个简单而坚强的鲁莽的人。这四项政策相互配合,缓慢实施,可以完全解决外部问题,但王莽继续制造“飞蛾”。
1.新朝成立后,为了宣传新朝的威德,王莽派使者四处走访,收回旧汉朝授予的外国印章,改为新朝的印章,这是正常的。然而,王莽将所有王封贬为侯,用的印章改为印章,降级了外国人,这引起了其他人的不满,导致了西南夷钩镇王和匈奴的叛变,西部国家逐渐与王莽分手。
二、降级异族还不够,王莽还将异族名和首领名更名。例如,匈奴单身为新,王莽派人携带大量资金,以“中国不得有两个”为由,说服匈奴改为单身,匈奴单身为新王朝,所以更名为“知识”,表示“慕从圣体”,但几年后王莽要求匈奴单身为“降奴”,几年后,王莽要求匈奴改名为“恭奴”,单身为“善良”等。毫无疑问,这些明朝具有侮辱性,使匈奴非常不满。
至于王莽对外部势力的更名,最著名的是高句丽,她被迫改为“下句丽”。此外,中国涉及少数民族的地名也逐一改变,如长沙改为填(镇)蛮,龙西县改为厌倦军等。@ 王莽似乎希望通过儿戏般的更名,贬低对手,实现对异族的压制或心理优势,但结果却适得其反。
当然,西南夷、匈奴等反叛新朝的根本原因是王莽操之过急,经常干预其内部,威胁到一些酋长的地位和利益,导致这些势力反叛。比如改变羁绊政策,想直接管理西南夷,甚至杀死它的首领;在匈奴问题上,匈奴被分解,匈奴被直接参与内部权力斗争。
[img]492273[/img]
王莽对外如此强硬,原因非常高尚,即王莽的政治理想是“统一”,真正让外部力量屈服,改变西汉时期实施的“以夷治夷”政策,实现新朝真正统一世界的目标,同时做西汉时期没有做的事情,显示出新朝取代西汉的正确性。就像王莽的新政策的起点一样,它也非常令人钦佩。
简而言之,在实际实施中,王莽操之过急,不顾国情,飞蛾频发,导致对外政策崩溃。他不仅没有扮演“四夷宾服”和“内中外夷狄”的角色,而且儒家提到的世界大同也是“四夷皆反”。当内外交困难时,王莽不仅不顾国情,而且继续坚强到底。他一个接一个地向周围的势力宣战。典型的是,如果他不能软,他就会硬。关键是他几乎都输了。他失去了西汉时期建立的“一汉敌五胡”的信心,最终成为新朝快速灭亡的重要原因之一。
因此,现代史学家在研究中指出,王莽属于典型的书生意气和理想主义,目标诱人,但执行一团糟。
王莽建立的新朝有多硬?曾向[万国]宣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