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项羽,每个人都会想到什么?以下是相关的历史事迹。
司马迁清楚地记录了项羽的起源,即今天的江苏宿迁人,楚国贵族项氏。
史记·项羽本纪:项籍人,下相人,字羽。刚开始的时候,是24岁。季父项梁,梁父是楚将项燕,也是秦将王坚的杀手。项氏世世是楚将,封于项,故姓项氏。
秦朝时,秦始皇在宿豫设立了相县。“下相”之所以得名,是因为它位于古相水下游。其城址位于江苏省宿迁市西南郊(废黄河西岸)古城村。南北朝北时,下相县被废除,由宿豫县管辖。从那以后,下相的名字再也没有出现过。
[img]492332[/img]
01
项羽出生在宿迁,但起义在苏州,即秦始皇设立的会稽郡。
公元前210年,秦始皇巡游会稽。相反,排场之大激起了项羽的斗志,对项梁说:“可以替代。”一年后,陈胜吴光起义。会稽太守尹通是项梁的好朋友,劝项梁起兵造反。然而,项梁想真正掌权,于是杀了尹通,接受了尹通的部下,“8000名精兵”,然后举旗起义。
项梁以8000名苏州士兵为骨干,打造了无敌之师,屡战屡胜,复辟了楚国,立楚怀王之孙米心为王。这时,世界一片混乱,六国纷纷复国。秦二世派张寒平乱,张寒不负众望,先后击败叛军。只有项梁项羽在这里摔了两跟头。
《资治通鉴》:项梁已破章邯在东阿,引兵西,北至定陶,再破秦军。项羽、沛公(刘邦)又与秦军战在雍丘,大破之,斩李由。
项梁两胜张邯(一次是项羽领导),被楚怀王封为长安候,被称为“鲁公”,封地现在是鲁西南地区,其亲近部卒的家属多驻扎在项梁封地。项羽曾败章邯于古阿,此后东阿地区成为项羽的根据地。项梁骄傲自满,最终在定陶第一次世界大战中被章邯杀害。他死后,其余的都属于项羽。总之,东阿至鲁西南地区是项氏或项羽的根据地,也是项羽定都彭城(徐州)的重要原因之一。
[img]492333[/img]
02
在《汉书》中,东汉班固将兵家分为四派,即兵权谋、兵阴阳、兵技、兵形。项羽是士兵形势的代表。其基本特点是“形势之人,雷动之举,后发之至,离合背乡,变化无常,用轻疾制敌。”简而言之,项羽是一位天才战术大师。他亲自参加的战争几乎都赢了,但他缺乏战略眼光,打得越来越惨。
项羽是否参加了项梁战死的定陶之战,史书也没有记载。如果不是这场战争,项羽一生只输给了一场关于盖帽的战争。唯一的失败,却决定了项羽失败的命运,可见一千场战术胜利,也比不上一场战略失败。盖下战败后,项羽一路南逃。大约在安徽省和县乌江镇,项羽几乎所有跟随他的“八千江东子弟兵”都死在异乡。他没有脸去见江东的父亲和老人。因此,骄傲的项羽感到羞愧。他不想过河,忍受江东父亲和老人的期望,甚至在乌江边自杀。
中国至少有六个以乌江命名的地方,包括贵州乌江、广西乌江、湖南乌江、江西乌江、安徽阜阳乌江、安徽和县乌江。项羽自杀的地方最有可能是安徽和县乌江。在安徽省苏州市灵璧县东南40里的沱河北岸,项羽一路南逃。《史记·项羽本纪》记载“项王至阴陵,迷路”,阜阳在阴陵北侧,项羽应在和县乌江自杀。
03
项羽出生在宿迁,起义于苏州,在安徽自杀。古人落叶为安。这三个地方与项羽密切相关。刘邦应该选择在这三个地方埋葬项羽。为什么他最终把项羽埋在山东泰安?
项王自杀后,楚地都降汉,但只有鲁地一直坚持抗汉不降。
项羽本纪:项王已死,楚地都降汉,独鲁不下。汉乃引天下兵欲屠之,为其守礼,为主死节,是持项王头视鲁,鲁父兄弟乃降。
[img]492334[/img]
直到刘邦拿出项羽的头,鲁父兄才降汉。为什么鲁地不降?原因很简单。东阿到鲁西南是项羽的根据地,楚怀王在巨鹿之战前也被授予“项羽为鲁公”的称号。也就是说,鲁西南是项羽的封国,最根本的根据地是项羽的忠诚。
鲁父兄投降后,刘邦按照鲁公的标题礼仪,将项王埋在谷城附近,即现在的位置,并建祠堂供祭。《史记》记载,“起初,楚怀王第一次将项籍封为鲁公及其死亡,所以鲁公将项王古城埋葬。”所谓谷城,就是古地名,现在位于山东省泰安市东平县老县乡附近。
据说项羽死后,留在鲁地的李将军仍然不知道,仍然在谷城与汉军作战。为了招募李将军,刘邦派人把项羽的第一名送到谷城,表明项羽已经死了,并要求他投降。在谈判中,刘邦同意在华山的阳光下埋葬项羽。李将军率众下降。埋葬项羽后,李将军在墓前自杀。碑文中写着“李将军从王死,真的埋葬了”。
总的来说,刘邦把项羽埋在山东鲁地,既有遵守礼制的一面,又有安抚鲁地项羽部众的目的。
埋葬项羽后,刘邦痛哭流涕,在鲁父兄面前做了一场秀,悲痛离去。
至于项羽墓,泰安的霸王墓有史料依据,可以确认,但还有两个野史杂谈:一个是安徽省和县乌江镇凤凰山,附近有于姬墓。据说项王自杀后就埋在这里了,因为项羽的“分裂”是残骸和血衣,所以被称为“衣冠墓”。;二是曲阜五泉庄墓,俗称“霸王墓”,据说项羽头颅被埋葬。
项羽出生于宿迁,起义于苏州,自杀于安徽,为什么最后葬于泰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