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裹足”又称“缠足”,是中国古代女性修饰的一种方式,也是中国古代沿袭千年的坏习惯。当一个女人年轻的时候,她用五英尺长两英寸宽(包裹脚布和规格标准)的布紧紧地包裹着她的小脚,以控制她的脚不要变大变长,目的是包裹“三英寸金莲花”,包裹的小脚也被称为“弯曲弓”。一般女性从四五岁开始缠足,直到成人骨骼定型后解开布带,也有终身缠绕者。
缠足时,将四个小脚趾向下弯曲,贴在脚底,将脚背弯曲成弓形,然后将布条紧紧缠绕,甚至导致脚趾断裂流血。这种“缠足”应该缠到女人长大后,“小脚”形成,然后每天早上起床,紧紧包裹“小脚”,然后在晚上睡觉前解开。长长的布条,要陪伴女人一生。缠足的过程极其痛苦,会导致终身残疾,缠足的习俗也局限于汉族妇女。
[img]492210[/img]
那么,违反人性的“缠足”俗是怎么来的呢?
事实上,这与古代的思想和社会环境有关。在男权主义社会中,当时的男人喜欢女人像莲花一样优雅地行走。所谓的女性美是为了反映她们“柔软”的一面,即娇小、柔软、安静、柔软的曲线等。虽然宋朝以前没有裹脚的习惯,但男人对小脚的追求也存在,随着时间的推移,社会形成了追求小脚的氛围。
缠足的起源已经很难验证了,更流行的说法是南唐皇后说。南唐皇后李宇的后宫里有一个舞者叫瑞娘。她美丽多才,擅长唱歌和跳舞。后来,李宇让人们建造了一个六英尺高的莲花平台,让她缠着脚,只站在莲花平台上跳舞。就这样,缠足从法庭上传播开来。
[img]492211[/img]
我们无法测试这种说法的真实性。北宋初年,女性缠足的行为并不少见,但在北宋神宗熙宁时期,当时的社会已经把女性“缠足”作为一种美德。当时,大多数母亲从小就为女儿裹脚。他们的脚在童年时更灵活,比成年时更容易掌握包裹的形状。明初,朱元璋下令“男不读书,女不缠足”,可见足已成为社会地位和上层文化的象征。后来,为了突出小脚的美丽,女性穿上了弓鞋。
满清入关后,统治者多次下令禁止女性纠缠和惩罚,但并没有得到很好的改善,反而使纠缠越来越激烈,发展到了鼎盛时期。清代妇女除了继续明代弓、小审美外,还发展小、瘦、尖、弯、香、软、正。明代“缠足”的做法最初仅限于宫殿内部,但清朝的习俗已经蔓延到市场上,大多数普通人也开始缠足。康熙三年(公元1664年)规定,康熙元年后出生的所有女性,如有违法行为,可移交官兵二部议处,兵民交刑部,责备四十板,移民,父母不能检查,枷锁一个月,责备四十板。而且禁令只持续了四年。
[img]492212[/img]
对于古代女性来说,缠足不仅仅是身体上的伤害。长时间缠足开始使她们生病。缠足后,脚之间的皱纹难以清洁,细菌容易积聚;畸形的步态也使女性更容易摔倒,阻碍女性正常参与社会工作和社会活动。这些限制使她们只能做手工工作,这使得女性的社会地位越来越低。
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后,重兴放足之风。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中央政府明确禁止缠足,这一坏习惯被彻底禁止。
历史上的三寸金莲,一种畸形的美,为什么这种坏习惯会流传下来?